嗞妞……
陳戒推門時,陳國剛正在書房看書。
門未大開,只是壓了個門縫,陳戒露出半個腦袋,一臉調皮。
“爸,您還沒休息吶?”
“漫畫看完啦?”
陳國剛的視線依舊鎖定在手裡的《舊唐書》上,最近,他好像跟唐代歷史卯上了,前段時間才剛剛死磕《新唐書》,這幾天就又跟《舊唐書》較上了勁。聽到陳戒進來,他也只是用餘光斜了一眼。
別說,陳國剛這為父的架子端得還真像那麼回事兒。
他知道陳戒看了一下午漫畫,沒管。當爹的和當媽的不一樣,理性,也沒那麼愛嘮叨。陳國剛股票做了這麼多年,《易經》看了這麼多遍,再連個勞逸結合的道理都不懂,就真要挨陳戒白眼了。
陳國剛不反對兒子看漫畫,畢竟陳戒的獨立性已經鍛煉出來,他自己知道主次,只要大方向沒問題,陳國剛也樂得清閒。
畢竟,在陳國剛內心深處,他連兒子突遭橫禍的最壞結局都已提前做了心理準備,小小的漫畫又算什麼?
“爸,您現在不忙吧?”陳戒見父親沒反應,站直身子,推門走了進來。
“有啥問題直接說,啥時候學得拐彎抹角了?”陳國剛把書合上,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不是陳戒拐彎抹角,而是一想到聊《易經》,他的心裡總是忐忑,猶豫,抗拒。
一種不知名的力量縈繞在陳戒周圍,把屋裡的氣氛也攪得異樣起來。
只聽陳戒支支吾吾道:“爸,我打算明天開始學習《易經》,可是現在的狀態總是有些不對勁。”
“怎麼個不對勁法?”
聽到陳戒求助,陳國剛放下手中的書,他明白,又到自己履行父親義務的時刻了。此刻,陳戒正處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他需要陳國剛提供指引。
“嗯……”陳戒若有所思道,“這種感覺和我剛開始讀《論語》時有點像。”
就算老陳家家風傳統,也不代表陳戒天生就能接受傳統文化。
開蒙之初,《千字文》、《百家姓》陳戒倒也背過,但那時的他,意識還在萌芽期,基本是父親讓他背什麼,他就背什麼,而且這些文字的內容很中性,並沒有涉及到中華文化的邏輯核心區。
等陳戒稍大一點,陳國剛也只是讓他接觸唐詩宋詞,這類文字不講邏輯,但有很強的藝術性,一來增加他的識字量,二來,也能降低陳戒對文言的陌生感,算是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可以說,從陳戒降生,陳國剛的肚子裡就有了一整套培養兒子的教學大綱,陳戒的每一步棋,都在他的計劃之內。
直至陳戒進入小學,讀到三四年級,陳國剛才讓他接觸《論語》,不同於開蒙讀物和唐詩宋詞,這類書籍開始系統介紹中華文明的價值觀和方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