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希·昂納克和撒切爾夫人進行商談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白廳的了,英國和民主德國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埃裡希·昂納克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兩國不在一個層次,在參觀彗星客機生產線的時候,埃裡希·昂納克不由得感嘆,“曾經我的國家也可以製作客機。”
埃裡希·昂納克並不是在撒謊,在戰後,因為容克公司的生產線在東部,民主德國具備生產客機的能力,只不過後來被蘇聯扼殺了。
聽著埃裡希·昂納克的感嘆,艾倫威爾遜也把目光放在了彗星生產線上,心說其實在正常情況下,英國的命運和民主德國是一樣的。
只不過美國和蘇聯的使用手段不同,蘇聯用行政命令幹掉了民主德國的客機產業。
而美國高舉市場競爭大旗,然後封鎖了本國的客機訂單,憑藉本國的市場擠壓英國的競爭公司,最終導致德哈維蘭公司無以為繼。
艾倫威爾遜想想都是一把辛酸淚,他記得彗星客機哪怕有女首富輸血,一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扭虧為盈,在早期的訂單當中,英國出售彗星客機都是不賺錢的,對英聯邦國家近乎於半賣半送,只是維護大飛機產業的運轉這一個目的。
每一個殖民地獨立,英國都會把彗星客機留給獨立的國家,至少還能在後勤維護上賺一點,而且只要彗星客機留下,這些獨立的國家就不用買波音了,感懷了半天,艾倫威爾遜忽然開口問道,“民主德國的容克客機,我記得原型機就發生了空難。”
民主德國的客機名為巴德152,它因專案首席設計師布魯諾夫·巴德而得名。這也是德國開發的首款噴氣式客機。一方面是有蘇聯的施壓,但是不得不承認民主德國在這方面,和英國可是一樣倒黴,也是被空難所影響導致聲勢一落千丈。
埃裡希·昂納克只是感懷一番,畢竟他不知道,其實英國原本也應該和民主德國差不多,從大飛機被美國打到支線客機,又被從支線客機打沒。現在他只看到了能和波音公司一較長短的彗星公司。
埃裡希·昂納克還是對參觀的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知道英國算是大國當中生活水平最高的一批,不然也養不起世界第二大海軍。
至於詢問私有化的話題,聽到的自然是撒切爾夫人的私有化運動大獲成功,英國經濟重新煥發活力這類的話。
參觀的行程結束,最終到了最重要的談判,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自己的誠意,一百二十家英國企業,共同出資十億英鎊作為第一筆投資。這是針對民主德國企業的的收購,當然會留給民主德國的國有股份,進行重組之後在英國的技術和專利支援下,完成改造隨後重新投入生產。
“昂納克不要認為你們吃虧,事實上在裝置上兩國差距巨大,在這一十億英鎊的注資之後,更換新裝置的資金這都沒有算。事實上這都是我個人到處祈求才湊齊的資金。”
自我表功了一番,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道,“還有就是,為了維護民主德國的金融穩定,英國決定向民主德國的各大銀行進行注資,防止出現金融風險波及改革,不過代價是民主德國的各大銀行,都要出售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給出資人。”
民主德國的國企當然是一塊大肥肉,但和民主德國的銀行相比,也不算特別的肥,當然了,按照波恩政府的說法,民主德國的銀行都是負資產,發出去的貸款都收不回來那不是負資產是什麼,至於被聯邦德國銀行吸收了,又能收回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這種負資產,艾倫威爾遜一個親德派是萬萬不敢讓聯邦德國吃虧的,他畢竟還有兩個龍騎兵在那住,而且龍騎兵並沒有吃虧,收購民主德國銀行的錢其中有一部分,是他管龍騎兵姐妹借的。
埃裡希·昂納克顯然也知道金融主權的重要性,想要在這件事上爭取爭取,艾倫威爾遜能夠理解對方的心理,不過他不能給這個機會,“想一想,難道聯邦德國能開出來更加優厚的條件麼?至少英國是善意,只是想要牟利,波恩方面就不一定了,說不定想要清算伱和你的黨派。”
“總計三十億英鎊,涉及金融和私有化企業的資金,這絕對不少了。可能還不是全部,後續投入可能還會有。”艾倫威爾遜覺得英國很有誠意,“這個合作協議一旦簽署,民主德國馬上就會迎來翻天毒地的變化,全世界都會為這種變化歡呼。”
埃裡希·昂納克沉默良久,最終拿出來了鋼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回到柏林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自我褒獎帶來了偉大勝利。
在場的英國人起身鼓掌,為兩國關係中新的篇章開啟而歡呼,民主德國的私有化改革,要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