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對埃裡希·昂納克的來訪也表達了熱烈歡迎,如果是按照從前的性格,少不了要說一些人權之類的廢話。
不過老布什的重擊看來還是有用的,而且艾倫威爾遜也告知了英國方面的訴求,這一次鐵娘子的說教並不多。
在撒切爾夫人表達對埃裡希·昂納克到來歡迎的同時,艾倫威爾遜仍然在制定私有化的計劃,這不是臨時抱佛腳,本來按照英國私有化的經驗,這一次民主德國私有化的計劃都已經制定完了。
但偶然間無上權威想起來了,英國和民主德國還是不同的,後者是社會主義國家。
比如在剝離不良資產這一部分當中,就存在兩國不同的地方,像是民主德國的企業,存在企業辦社會的現象,除了生產部分,還有一堆學校、附屬企業之類的,這些都是變相的福利,需要補貼大量的生產利潤來維持。
在英國生活的時間長,艾倫威爾遜竟然把這件事給忘記了,不斷被臨時加上了類似的條款。
至於埃裡希·昂納克剛剛走下飛機,接受英國媒體採訪的時候,就直言不諱的指出,本次對西歐的訪問,就是要學習撒切爾夫人任內的私有化改革,還忘不記對地圖頭吹捧一番,表示這也是受到莫斯科支援的。
富有遠見,來英國學習先進經驗的民主德國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得到了英國媒體的高度好評,各界人士都認為埃裡希·昂納克是一個具有魄力的國家領袖,是另外一個世界的道德標杆,要堅定的踏出勇敢的一步。
特瑞彭斯來尋找艾倫威爾遜,商量民主德國要參觀英國的企業,然後詢問,“秘書長,你認為我們能夠在他身上取得想要的麼?”
“特瑞,我認為沒問題。”艾倫威爾遜用篤定的口吻回答道,“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我們的幫忙下,民主德國會出現劇烈的變化。”
民主德國有自己的競爭力,不然不會成為人們印象當中的十大工業國之一,但蘇聯那一套體制絕對不是人間天堂,不過就是劃定了一個底線罷了。
集體經濟就是這樣的,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車開,人人能度假,人人能看劇,但是糧食的質量如何,能不能吃飽,滿足營養需求,車的質量如何,假期能否真正帶來身心放鬆,戲劇或電影有沒有起到娛樂作用,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肯定是有人喜歡這樣的國家的,當一個人受不了劇烈的競爭,喜歡按部就班的工作,本身又沒有什麼大的慾望,就適合民主德國。
躺平青年其實就很適合民主德國,像是英國目前被撒切爾夫人私有化弄出來的失業人口,說不定就很想要生活在民主德國。
所以首先不能讓這些被拋棄的失業者知道蘇聯那邊的情況,下一步比較重要,把蘇聯那邊的國家變得和自由世界一樣,這樣想跑都沒地方,不滿的人也就老實了。
“肯定是有利可圖的,而且我們不會讓民主德國的公民吃虧,很多蠅頭小利可以讓我們收買他們。”艾倫威爾遜拍著財政部公務員首腦的肩膀,表達了自己的信心,其實公民也是好收買的。
英國得到了民主德國的銀行、重大企業和培養的人才,不代表民主德國的人就什麼都得不到。
在民主德國,百分之一百的家庭擁有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冰箱,百分之九十六的家庭擁有電視機,但僅有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有彩色電視機,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擁有輛小轎車。
彩電又不是多麼難以攻克的技術,事實上這對香江都不是難度,英國完全可以調配資源,在第一年把民主德國家庭的黑白電視機都換掉,這不就能讓普通人感到劇變了麼?
民主德國這邊生產汽車要排隊,自由世界的問題是生產過剩,大家取長補短,這才是兩翼齊飛戰略的真諦。
“具體在什麼方面?”特瑞彭斯見到頂頭上司這麼有自信,顯然也是有些好奇的詢問,“我們如何能夠帶來快速的變化。”
“勤換殼子就能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問題。”艾倫威爾遜呲著牙,“你沒看,蘇聯體制的國家不管哪一個,在審美觀上就好像二十年沒有變過。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就像是老頭樂,也是可以設計成路虎的外形,艾倫威爾遜的家鄉就有這種本質上沒多大改變,但是看著就順眼的多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