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西非的問題,並不是大問題,隨著奈及利亞自治領已經進入獨立流程,英屬西非僅剩下了黃金海岸,英國在非洲的利益將集中在英屬東非。
艾倫威爾遜是看不上西非的,廣義上的黑非洲只是人種上的概括。
因為三角奴隸貿易,整個非洲西部都被破壞的極其嚴重,社會結構一路倒退。
相比較而言,東非雖然沒逃脫三角貿易的波及,但和非洲西部相比已經算不錯了。矮子裡面拔高個,英國控制的東南非洲,比法屬北非和中非各項條件要好得多,不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社會結構。
奈及利亞自治領的問題不大,因為幾內亞灣的石油被發現,大量熱錢湧入,解決了原本的開發資金短缺問題,奈及利亞自治領的開發,幫助了英國經濟危機的難關。
現在就算是奈及利亞大建失敗,對英國也不會造成大影響了,因為全球都已經度過了經濟危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增長當中。
奈及利亞國有化企業轉為私有也正在進行,在經過利益均沾的私有化之後,新的企業將前往倫敦上市,用以增強英國的金融實力。
而殖民地獨立之後,高階專員的名稱不變,同時直接擔負大使工作,以及英資企業的代表。
“其實直白一點說,只要殖民地還沒獨立,作為高階專員,大家的權力是沒有上限的。”
“副秘書長,我們的未來在什麼地方?”說話的是北羅德西亞的高階專員威廉,他的話未免有些對未來前途的擔心,英國在執行匍匐後退的政策,但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艾倫威爾遜也知道,紳士們是不想結束在殖民地造福社會生活的,回到本土去一個清水衙門,或者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這和現在的生活天差地別。
他也不喜歡,一個有億萬家財的人一定要自己努力奮鬥?憑什麼?
“可能,還是要取決於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結果,我相信,如果法國成功鎮壓了阿爾及利亞的反抗,不管是哪個政黨上臺,都不能讓殖民地丟失乾淨,不然我們壓不住法國人。”
“希望法國人一切順利。”不知道誰說出來了這麼一句話,會議室的專員們都滿臉凝重的點頭,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距離阿爾及利亞萬里之外,有一群英國人,熱切盼望七百年來的死敵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
誰說英法兩國勢如水火的,涉及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大家也可以是法國人。
愛國主義固然重要,但如果國家不能給個人帶來好處,愛國主義的思想鋼印鬆動也是很容易的,更別提大家都是造福一方的高階專員,對這個道理更加明白。
雨漸漸停了,專員們的心情隨之舒暢,可以進行一些高雅運動比如高爾夫,一展一桿進洞的球技,因為颱風香江歸程不順的電影人,也重新回到了溫暖的馬來亞海灘。
馬來亞和香江各有側重,馬來亞的娛樂業發展是被殖民政府暗中遏制的,因為要把娛樂業留給香江,在分工上馬來亞主要提供一個市場的作用。
一群大英紳士在高爾夫球場休閒娛樂,身旁陪伴著異域風情之時,艾倫威爾遜也和現任的馬來亞最高行政長官理查德,詢問出海的效果如何。
因為馬來亞殖民地人口不多,和日本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劣勢自然是體量上不能比,優勢是因為人口有一個上限,馬來亞殖民地可以更早的進行產業轉移。
當然考慮到買辦天然具有軟弱性,有時候必須要用刑偵力量逼他們一把,這樣才能更快達成目的。
理查德面對頂頭上司的提問,回答的也很認真,“緬甸的紡織業轉移已經接近完成,空餘出來的勞動力,被投入到了煉油中心當中。效果非常好。”
“本質就是以扶持換穩定,在堅持十五年,獨立風潮就過去了。在十五年內,不管使用什麼辦法,暗殺也好,什麼都好。都要把這裡的局勢穩定住。”艾倫威爾遜說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這讓理查德很詫異,不知道十五年這個時間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可頂頭上司卻好像忘記了繼續,話鋒一轉不再提及類似的話。
艾倫威爾遜閉口不言的原因簡單的很,他總不能說越南戰爭那時候已經打完了,美國得先調理一下內傷,沒空挖包括但不限於英國的牆角。
而且從大環境上,到了那個時候一般的殖民地都已經獨立不短時間,像是印度、印尼這樣的國家都快獨立三十年,發展成什麼死樣子,別人都看得見。後來類似美國的波多黎各、法國的蓋亞那,都根本沒有獨立的想法,恨不得更進一步直接併入本土。
福克蘭群島的居民願意併入阿根廷麼?阿根廷都破產多少次了?讓他們獨立他們都不會獨立的,拿著英國的補助做一個米蟲比什麼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