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便可遊覽大千世界,到處跑什麼?這就已經比世界上很多人幸福了!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他現在尤其比本該是埃及偉人的阿拉伯雄獅納賽爾幸福。
比起經常東躲西藏的天降偉人,他對目前的環境根本沒有挑剔的資格。
法國大規模增兵阿爾及利亞,要強力鎮壓反抗的舉動,已經被完美的利用上,用來對蘇丹獨立的領袖們進行威嚇,正好時間對上,不利用一下就可惜了。
雖然拉踩法國可能有些不厚道,但宣揚一下法國在殖民地的態度,有助於讓蘇丹幾個迫不及待想要當家做主人的領袖清醒一點,別想都不想就莽過來。
對於蘇丹獨立的事情,艾倫威爾遜的既定方針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既要也要的精神是解決問題的初衷,所以他要和衣索比亞的特使見一面,同樣也要接待法魯克一世的大臣,蘇丹獨立是一件大事。
英國的精神是,希望整個過程都很和平,避免印度獨立後的悲劇。所以要傾聽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個大國的合理意見。
就連美國人都同意這一點,事實上在戰後,美國就已經在喀土穆設立了代表處,其包藏禍心就可見一斑,英國殖民地的首府,現在就存在肩負大使館職責的代表處。在暗處看著英國,到底要怎麼處理蘇丹的獨立。
英國的態度是大度的,約翰沒事就去美國人的代表處,經營著英美特殊關係。保持著盟友之間的透明度,滿滿都是對逆子的愛。
“這些美國人,表面上什麼都沒做,但現在最想要到處伸手的就是他們。”約翰一臉的反感道,“不止一次,他們詢問我們到底是準備了什麼方案。”
“只要你別告訴他們分治方案,剩下的都不重要。”艾倫威爾遜一臉嫌棄的拿著一根象牙,這種東西對他而言沒什麼用,難道用來做麻將?
“我們什麼時候和兩個黨派的領導人見面?”約翰不像是艾倫威爾遜這麼悠閒,這裡畢竟是他管理的殖民地,從職責上來說,他的責任更重一些。
“按照流程的話,還要一段時間。我們和南方的黑人把事情談好,才輪到阿拉伯人。”艾倫威爾遜放下象牙,不鹹不淡的道,“當初在印度是沒辦法,我們沒法削弱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個。巴基斯坦東西包圍印度,印度又比巴基斯坦國力強大,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削弱巴基斯坦會讓印度做大。削弱印度又不現實。這一次不同了。”
“至少埃及和衣索比亞,應該是會選擇代理人進行扶持的。就算是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國,國力也談不上多強。會讓獨立後的蘇丹處在低強度的對抗中,這就別想有所發展。”
並不能僅僅考慮蘇丹本身,也要考慮蘇丹獨立後,和周圍鄰國的關係。畢竟處在英國的角度上,前殖民地獨立後發展的不好,對英國來說就很好。
至於蘇丹人怎麼想,能今年獨立就行唄?其他的要求就別提了,不管什麼要求,艾倫威爾遜都覺得很過分。
蘇丹處在窒息的安靜中同時,那一場從開始籌備就被很多國家矚目的會議已經召開。
印度尼西亞萬隆,這裡成了本月最為熱鬧的地方,亞非接到尼赫魯和蘇加諾邀請的各國濟濟一堂,來到這裡共襄盛舉。
包括阿富汗、柬埔寨、中國、埃及、衣索比亞、伊朗、伊拉克、日本、約旦、寮國、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尼泊爾、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泰國、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國、葉門等國的領導人,讓這一之前不太知名的地方,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會議從開始就非常的熱鬧,賴比瑞亞、菲律賓、日本等一些美國的馬仔。就對尼赫魯進行了發難,而英國保持著關係的伊拉克、埃及等國,則處在事不關己的狀態,看著秉承美國意志的國家發難,尼赫魯到底怎麼應對。
美英法蘇雖然不在,但是在萬隆會議上卻無處不在,只不過交鋒是透過別的國家進行的。
處在美國的角度,當然是希望本次會議沒有任何的結果。但尼赫魯顯然不是省油的燈,而且還有蘇加諾的支援,加上印度自從獨立之後,一直很有威望,連美國都不願意得罪,這些僕從國的發難,更不會動搖尼赫魯的決心。
雖然經過種種難題,尼赫魯還是把會議的走向牢牢握在手中,而印度各界對於總理在萬隆會議的表現,也給予了熱烈的支援。
尼赫魯最終主導萬隆會議各國,提出了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這裡麵包括但不限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萬隆會議的最後公報,以亞非會議最後公報被宣佈。
四月下旬,萬隆會議閉幕,躊躇滿志的尼赫魯,在蘇加諾的送別下,躊躇滿志的返回印度首都新德里,受到印度各界的一直歡迎,無數人湧向街頭,高舉著尼赫魯的照片,表達著自己的愛戴。
毫無疑問,此時的尼赫魯,已經在整個印度達到了個人威望的巔峰,誰反對尼赫魯,誰就是印度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