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一個適度的問題,美國從向日本轉移產業開始,後來又是韓國,又是東南亞,一波接一波永遠不停歇,那不出問題才怪呢。
雖然艾倫威爾遜說的天花亂墜,諾曼·布魯克可沒有直接答應下來,還是要進行一番評估,產業的轉移必須符合基本原則,高汙染低利潤。
這個標準艾倫威爾遜覺得沒問題,什麼不都是從易到難麼?有的轉移就不錯了,多少國家想要被轉移都沒機會,比如二十一世紀那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絞盡腦汁向睡王證明,我是我們的人,沒人比我更加可靠。
有聲有色的大國總是想要付出小代價,得到大收穫。這就非常令人不欣賞!如果能夠罩著喜馬拉雅山狠狠一撞,死個十萬八萬計程車兵,丟個十幾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表達誠意。
這種解不開的死仇下,華盛頓一定會感覺到誠意,老仙還是豁不出去。
至於美國手中的金融業能不能養活三億人,艾倫威爾遜不知道,他知道英國在怎麼樣,也只有五千萬人,保留高階製造業和金融業加一起,壓力比同樣這麼幹的美國人小很多。
實在不行還可以移民,澳大利亞現在還不到一千萬人口,同樣可以做接盤俠,讓在英國失業的人口,換一個地方開啟新生活。
經過縝密一考慮,總的來說產業轉移風險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有澳大利亞幫忙的情況下。
儘管很多國家產業升級就會拋棄製造業,但是並不是必由之路,從德國不僅不放棄甚至還在擴大自己製造業的領域來看,製造業發達和成為並保持發達國家身份是不矛盾的。並不是說發達國家就必須放棄製造業,甚至一定放棄低端製造業。
諾曼·布魯克留下了評估報告,表示會在近期交給內閣,囑咐艾倫威爾遜先把東區的改建辦好,“艾倫,我是一直很看好你的,到了今天這可能是唯一我和愛德華不多的共識了。我讓你保留馬來亞專員的職務,同時處理東區改建的事情,就是讓你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畢竟內閣秘書的工作很多,也不侷限於某一個領域,你知道麼?”
這一波雞血,艾倫威爾遜精準的接收到了,馬上就感覺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現在有人讓他去東區親自做建築工人都是可以的。
“這是不是說明,這一次的改建是一次考試?”艾倫威爾遜走出內閣辦公廳這麼想著。
其他負責改建的人選,也都是目前白廳非常有實力的官員。當然能夠和這些普遍四十歲左右的年輕俊傑同臺獻藝,他也沒有什麼不滿的。
他的年齡在當今的白廳,不但不是一個優勢,反而還是一個劣勢。不過諾曼·布魯克要是在做十年內閣秘書,那個時候艾倫威爾遜就完全處在一切有利條件當中了。
其實這也是伯克·特倫德等人的想法,現在大家都彼此警惕,已經覺得未來領導白廳的對手,就在這一次諾曼·布魯克叫來的人選當中。
只是艾倫威爾遜沒有什麼被注意的地方,誰會注意一個檔案年齡才二十九歲的海外專員?相反剩下的人,都處在四十左右的黃金年齡,處在一個競爭的軌道上。
現在包括伯克·特倫德在內的人,都覺得艾倫威爾遜的角色應該是,“我以為他是來輔佐我的!”
正在大家都在為天氣轉暖啟動改建工程做準備的時候,往返於北美和歐洲的班機上,奧黛麗赫本心事重重的看著窗外,闖蕩美國一年,似乎出現了一些讓她十分苦惱的變化。
到了現在她還是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一片土地,飛機從巴黎機場降落,很快她就被啄木鳥影業派來的專車接走。
“那個小演員回來了!”剛剛和艾倫威爾遜講完戲的海蒂·拉瑪,對著男人透漏了奧黛麗赫本回到歐洲的事實。
“哦,說明你和英格麗的公司又有專案了。”艾倫威爾遜故作鎮靜的道,“說不定你們的公司以後會成為歐洲電影的代表。”
“可能會,不過我問的不是這件事。”海蒂·拉瑪的下巴微微揚起,鳳目波光流轉道,“你最近不考慮考慮去一趟巴黎?藉口不是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