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不能太貪婪!”艾倫威爾遜唉聲嘆氣,可一個男人不鍵政不好色,這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比起這兩點,什麼抽菸喝酒都是小毛病了。
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比如在一個女人面前,絕對不能過多的提及另外一個女人。
“你的小兄弟,這輩子跟著你可真是幸運呢。”擺弄著作案工具的海蒂·拉瑪瞟了男人一眼,“真是膽子越來越大了,西西里美麗傳說還在剪輯,就這麼著急的催我過來。”
“我這個人沒出息,這輩子就這麼點追求。”艾倫威爾遜給了海蒂·拉瑪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賭咒發誓道,“但我保證,我對你們絕對真心實意,最大的願望久石讓你們一輩子都開開心心。”
他說的話絕對真心實意,哪怕就是一個影后也看不出來真假。況且海蒂·拉瑪一直都扮演花瓶,這一次對西西里美麗傳說這部電影,都算是拿出最大誠意了。
雖然和海蒂·拉瑪在一起的時候很熱乎,但被龍騎兵玩了一次的艾倫威爾遜,已經在避免在任何女人面前談工作。
再者海蒂·拉瑪是有前科的,曾經就從德國投奔過自由世界。在把他現在的工作洩露給美國,也並不是不可能。
尤其是現在外交部正在制定對艾森豪威爾這個新總統,對英美兩國的影響。
其實內政上,艾倫威爾遜就記得,美國工業在艾森豪威爾任內將會達到頂峰。這是因為艾森豪威爾任內推行的大基建,所帶來的需求增長。
他也是美國最後一個還把基建當回事的總統,從他之後,美國就開始奔著馬克思所說”資本是沒有辦法才從事物質生產這種倒黴的事情,它也不願意去從事物質生產,它總希望有更快、更輕鬆的賺錢手段”。
美國從六十年代開始進入瓶頸,陷入掙扎當中,除了越南戰爭的影響之外。還有就是陷入了繼續工業投入,還是朝著金融路線走的路線問題。
最終到了八十年代,里根做出了抉擇,選擇了金融化路線。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又做金融中心,又做世界工廠的。人口越少的國家,想要兩者兼得越是困難。
英國就曾經面對過這個問題,實際上冷戰時期工黨就一直想要保證留下一定實力的工業,同時還想要做金融中心。提出的應對方案是國有化浪潮,用國家給工業兜底,同時塑造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終在和里根同時期的撒切爾夫人時期,英國也放棄了本土工業。做金融中心就容易多了,以前幹工業生產,材料工藝,市場銷售這麼多環節一個不能落下,工人時不時還鬧點事,這資本家當的可真累。現在好了我只要創造複雜讓人搞不明白的且有利於我的交易規則,坐等韭菜來,還能利用美元霸權,割完國內割世界,割完多頭割空頭,豈不美哉?
現在的英國,艾倫威爾遜也是在一定意義上幫助本土金融化,兩頭都吃註定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有些產業確實已經沒什麼利潤,國有化之後強行保留,只會讓窟窿越來越大。
現在開始轉移,還能夠保證處在倫敦政府的控制之下,真到了讓資本家用腳投票的那一天,英國就控制不住轉移什麼不轉移什麼了,一旦開始就如同這一次荷蘭的海堤一樣,一瀉千里。
“一百三十六處工廠,處在轉移名單當中,還有涉及到機械、汽車和造船的配套工廠,二百二十七個要保留!”艾倫威爾遜帶著東區的調查報告,來到白廳七十號內閣辦公廳。
他萬里迢迢回來,本來就是回本土挖牆角的,英國一隻腳在二十世紀,一隻腳在維多利亞時代,就和後世美國同時有矽谷和黑命貴一樣搞笑。
“會不會造成失業問題?”諾曼·布魯克微微皺眉道,“東區的人口本身就貧困。一下轉移出去三分之一的工廠?”
“尊敬的爵士,產業升級是遲早的事情。”艾倫威爾遜無奈的搖頭道,“但是當前,改建計劃本身就能夠吸收一批勞動力,三五年之後改建計劃完成了。就沒人想起來那些無法致富只能給國家帶來負擔的職業了。”
艾倫威爾遜覺得,實在不行就只能發展第三產業了,第三產業倒不是完全沒有優點。
最大的優點就是,服務業不會出現生產過剩這種爛事,你開個飯店會非要把吃飯的人喂吃撐了?還是理髮的時候要把客人的頭皮刮下來?
人服務人的行業,是不會出現產能過剩這種事的,後世美國也不是服務業導致的問題,而是真的把工業都快轉移沒了,幾乎就只剩下服務業。
類似德國那樣保留工業實力的國家,和服務業一起支撐國家也沒出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