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幾個名聲赫赫的文臣站起來,窮經皓首,解釋一番。
李二依然不滿意。
然後,魏徵猛地站起來,不屑地看了眾人一眼,說道:“諸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但難免是牽強附會,於國於民,於大唐江山社稷,毫無用處……”
文臣們頓時就不高興了。
在他們看來,自己這些人,解釋經典,那是專業的。
而魏徵,罵人才是專業的。
“魏大人,經學一道,十分疑難,想要解釋這句話,必須有淵博的學識才行,你何至於說我等的解釋,於國於民無用……就像方才我等說的,這一個上字,既可以解釋為上天,也可以解釋為上古王道盛行之時,這些都是警醒陛下要好好教化萬民的啊,為何說無用呢……魏大人有什麼高見,不妨說來我等聽聽……”一個文臣,向來膽大,直接對魏徵說道。
其他人紛紛點頭,並出言助陣。
魏徵那可是老懟人了,豈會在乎這些。
只見他一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這句話,恰恰說明,陳楚一眼就看透了我大唐官場的尸位素餐、虛與委蛇、官場腐敗啊……”
啥?
魏徵簡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一開口,就驚呆了眾人。
等大家回過神來。
文臣們紛紛搖頭,冷笑不已,認為魏徵這是解釋偏了。
李二卻是饒有興趣地看著魏徵。
魏徵見李二沒有反對,於是說道:“陛下,臣以為,這句話可以這樣解釋,那就是陛下的敕旨也好,朝廷的政令也罷,初衷都是為了治理天下,教化天下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但……這些政令到了各地之後,有德才、矜矜業業的官員,當然會按照政令認真做事,可那些貪汙腐敗、毫無憐惜百姓之心的官員,便會想出各種對策來搪塞,敷衍了事啊……臣擔任御史大夫多年,查處的貪官汙吏無數,最清楚不過,別的不說,就說朝廷的一項政令,要求各地興修水利,可為何年年都有乾旱,年年都有洪澇,究其原因,無非就是這些官員將朝廷政令當作兒戲,裝模作樣派一些工匠清理一下河渠,修建一些水池,改良部分河道,最後,該乾旱還是乾旱,該洪澇還是洪澇……”
魏徵滔滔不絕地說著。
李二越聽越心驚,眼神卻是越發的亮了起來。
文臣們,開始時是鄙視魏徵。
可到後來,他們越發覺得不對勁。
魏徵說的,似乎很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