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飄飄一句道歉就想將那些鮮血視而不見,胤禛做不到。
那使臣也知道此番過來必然不會容易,終於,那使臣說到了重點。
“此時無論如何我國確實有不周到之處,我此番過來也是想和皇上達成和解,天皇說了,大清沿海百姓損失我國將會賠償,聽聞貴國是禮儀之邦,想來皇上應該願意給我國一個賠禮道歉的機會。”
給他戴高帽?
胤禛並不吃這套,禮儀之邦那是對友誼之邦才存在的。
倭國?
算個球!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那使臣灰溜溜的回了臨時客居的驛站。
那使臣回去後臉色極為難看,可一點脾氣都不敢發,此行的目的是取得大清皇帝的諒解,若是這個時候發脾氣,大清必然又要借題發揮,所以只能暗暗生悶氣。
胤禛從驛站的管事那裡知道這事後,倒是開心不少。
佟橙兒:“你今日見了倭國使臣,不晾著他了?”
其實倭國使臣已經來了好些日子,胤禛今日才頭一次見他。
“差不多了,倭國地方太小,駐兵在那地方,我害怕委屈我兄弟。”
佟橙兒笑了笑:“那你打算怎麼辦?”
怎麼辦?
自然是狠狠辦。
約摸過了半個月,經過一系列交涉,最終的結果便是倭國每年要向大清繳納五百萬兩白銀,倭國的特產定數向大清進宮,這個特產不是倭國自定義的特產,是胤禛讓人特意列了單子,上面的東西自然都是些珍奇。
倭國允許大清軍隊駐紮……等。
不過胤禛特意吩咐了駐紮軍,不得以暴力行徑欺辱倭國普通百姓。
要說這是胤禛的“仁心”,倒也說不上,他沒那麼多真善美,這麼做,只是覺得這樣的行徑不是君子所為,也怕倭國普通百姓暴力反抗。
畢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胤禛只讓倭國每年定數進宮,賠款,駐紮軍也是以防止倭國再次派遣軍人偽裝倭寇進宮大清為由。
這樣一來,倭國天皇便要面臨雙重問題。
一來他要面對大清的強勢,二來他要面對普通百姓對政府無能的譴責,畢竟大清要那麼多,天皇只能壓迫普通百姓。
這樣一來,矛盾就有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