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武俠修真>靈山> 262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眾仙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62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眾仙佛 (2 / 3)

但是到了第三代弟子,人數雖已過百,卻不象第二代傳人那般都是仙家才俊,大多雖有入門的資質,但一世修得出神入化甚至飛天之能都很困難,只有寥寥數人是好苗子。

對於這些梅振衣看得倒也很開,對普通人而言,千人中有一、兩人能堪破修行門徑就不錯了,其中能破妄大成者更少,能修成地仙者更是寥寥,最終成仙道不僅僅靠資質與悟性,還有各種福緣,連師父也勉強不了。

有一世修行成就,享各種修行妙趣,就算沒有飛昇成仙,那也是難得的福緣了。對於宗師而言,能留下完整無偏的道統傳承,就是人間大功德。

在仙界的時候,東華帝君曾提及,近百年來飛昇成仙者不到百人,其中包括喬散人、楊天感、徐妖王勝治、知焰、左遊仙、梅振衣、丹霞派長老寶鋒真人等。

成仙之後,梅振衣很少親自打理山中事務了。仙人不是“人”,的確不是!言行之間都已是另一種“存在”狀態,眼界與見知完全不同,與地仙修為以下的修士連“正常”地交流都很困難,更別提普通人了。比如清風當年一個故事,就能讓梅振衣聽三年。完全是另一種境界的超然存在。

梅振衣少年時,曾多次在師父鍾離權面前耍活寶,現在回憶起來,也覺得自己當年很搞笑。回想起從羸弱少年到修成仙道這一路經歷,無論何時、無論何種身份、無論怎樣的修為,應有的一貫態度,就是師父孫思邈留給他地那三句話。

梅振衣地門下弟子中,以劉海與胡春的修為最高。已距苦海岸邊不遠,而應願的潛質最為突出——她畢竟是飛昇歷天刑失敗重修。梅振衣命劉海掌管三山修行事務,身份就是下一代的掌門人;胡春坐鎮五湖山莊洞天門戶,負責與世間各派修士結交往來之事;應願在蕪州為菁蕪山莊管事,打理山外俗務,缺什麼就補什麼。

至於其他弟子,胡龍騰掌戒律,他地道侶胡秋水掌管器物。胡魚躍與胡雙全負責巡山事務,元充負責殿堂樓臺的守護與營造,梅大東負責梅氏私產與門中供奉事務,畢竟弟子修行不僅是在山中打坐,還要有世間營生與各種磨礪。以上等人皆為護法。而張果等人已是長老。

成仙后的梅振衣,在晚輩弟子眼中已是超然神秘地存在,想見一面都難,如果能聽他幾句親口指點。更是莫大的福份。

閒話少敘,梅振衣回到青漪三山後,第一件事就是到餐霞閣給鍾離權請安,跪在師父面前道:“弟子欲正式束髮,請恩師賜號。”

梅振衣要師父賜他一個法號,鍾離權捻鬚道:“你父已逝,你拒國公爵位,終於要正式束髮為道了。既然唐皇冊封你為‘三山弘法正一真人’,為師也不必另起道號,就賜號‘正一’,你打算在齊雲觀受籙嗎?”

梅振衣搖頭道:“玉皇大天尊的仙籙我尚且未受,就不在人間受籙了,況且我已有純陽籙書,不必再多事。”

從這一天起,梅振衣本人正式束髮為道。號“正一道人”。

當年在飛盡峰上。梅振衣曾問孫思邈:“師父,在您以前的弟子當中。有沒有一個叫正一祖師的人?正直地正,如一的一。”孫思邈答道:“這我怎麼可能知道,別忘了我還在世,弟子怎稱祖師?”

五十年過去了,梅振衣終於明白,原來這位正一祖師,就是後世弟子眼中的自己。蒼海桑田之變、眾生物類之變、天道循回之變,真真幻幻如此玄妙!

梅振衣受號“正一”,然後召集山中所有弟子,在方正峰絕頂地大廣場平臺上舉行法會,開講三十六洞天丹訣。這一次法會,後世稱“正一三山法會”,又稱“正一祖師第二會”,相對於崑崙仙境無名山莊中的“第一會”而言。

這場法會在當時並不轟動,但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來梅振衣被傳人尊為正一祖師,青漪三山在修行界被稱為正一三山,他留下的傳承門派也定名為正一門,正一門的第一代掌門是劉海,世人又稱劉海蟾。

這場法會之後,梅振衣又在準備另一場法會,不是為山中弟子召開,而是請幾位仙家高人,來青漪三山聽講景教修行發願之說。

原蕪州刺史程玄鵠幾年前已逝,享年七十有三,這位程刺史生前與梅孝朗結為兒女親家,其三子程志琨娶了梅孝朗的小女兒素枝。程志琨家學不錯,經科舉出仕,現任豫州司馬。原景福寺主羅章獲升神職去了長安大秦寺,如今蕪州景福寺主是羅章地兒子羅含,這也算是家學信仰傳承吧。

梅振衣帶著羅章地親筆信來到景福寺拜訪羅含,景福寺上下以最高規格的禮儀隆重接待。這位梅真人雖不是景教徒,但當年建立景福寺地一半費用都是他捐地,在混個神職的普通修士們眼裡,這樣的金主可比阿羅訶大天尊還要尊貴。

接到父親的親筆信,聽聞梅振衣邀請自己到青漪三山舉行一場小型佈道法會,羅含有些受寵若驚,當即答應下來,他可是清楚梅振衣的身份來歷。

與羅含約定好時間,屆時派車馬來接。梅振衣告辭離開景福寺,一個人優哉遊哉向蕪州城的西南走去,來到翠亭庵前。如今蕪州城的百姓,幾乎沒有人認識梅振衣了,李隆基享國年間道教大行,街上有道士走過很尋常,路人只把他當成一位行遊的年輕道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