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眾仙佛
梅應行的師父還沒拜,梅振衣先給兒子交學費。李元中怔了怔,隨即笑道:“既然是東華帝君所託,我也不好推辭,這枚靈丹就收下了,就算我不用,將來也可賜於弟子。”
李元中伸手接過九轉紫金丹,忽聽咔嚓一聲響,他腋下的棗木杖年久已朽,一受力便折斷。一見此杖朽折,幾人都相對而笑,假如有旁人在此一定會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
梅毅伸手不知從何處取出一根樹枝狀的長杖,雙手遞過去道:“我家少爺為小少爺贈九轉紫金丹,我也不能空著手,這根金烏磐龍杖就算我的一點心意。梅應行這孩子可不是一般的頑皮,李道友若肯調教,連我也鬆了一口氣呢。”
當年梅振衣在崑崙仙境得到一根金烏玄木枝,是瑞獸阿斑蒐羅的玩具,擷取較直的一個分叉,在鍾離權的幫助下煉成了金烏玄木劍,後來賜給了劉海。當時鍾離權向徒弟演示傳授煉器之道,畢竟像金烏玄木這種天材地寶可遇不可求。
剩下的整枝金烏玄木,梅振衣親自煉化成器,外形幾乎沒有改變,有齊眉長短酒杯粗細,就似一節砍掉枝椏的樹枝,不是一溜筆直,而是略顯曲折虯結的模樣,通體深紫色,深的接近於發黑,表面反射出金中帶紅的點點暗淡光彩。
此杖的質地堅愈精鋼,比金鐵還要沉,一般人別說耍,連拿都拿不動。梅振衣將這枝金烏磐龍杖交給了青漪三山中最有神力的梅毅,梅毅平時用劍不拄杖,此刻將它送給了李元中。再看李元中的形容打扮,拄著這根杖。簡直就是絕配!
“好個鐵柺李!”梅振衣開口讚了一聲。
李元中:“鐵柺李?這名號不錯,在下謝了!……但我心境已至,將歷苦海劫,恐不能立時趕往蕪州。”
梅振衣:“道友欲在何處閉關?”
李元中:“就在此樹下吧,用不了一年。”
梅毅看了看周圍道:“少爺請先回蕪州,我在此為李將軍護法。”
李元中一揮破袖道:“梅真人且回,不必刻意引見令郎,我自會去尋他。”
高人行事玄機巧妙。李元中既答應了梅振衣的請求,就不必讓梅振衣把兒子帶到眼前拜師,他自會去找到梅應行並收拾這個頑皮小子,只是梅應行還矇在鼓裡。
梅振衣回長安接兒子,帶著應行返回了青漪三山。人間還有這種好去處,在長安老實了幾個月的行兒又撒歡了,因為山中有同樣喜歡嬉鬧的阿斑與小蔥,梅應行成天騎驢追豸滿山亂竄。應願修行十年終於有成。今世已有飛天之能,如今快成山中的保姆了,看著行兒與阿斑等人不要鬧地太厲害。
李元中還在華山閉關,玉真見兒子游手好閒,於是與梅振衣商量。將行兒送到菁蕪山莊居住,每天上午在梅氏家塾中讀書,他也到了該啟蒙受學的年紀了。阿斑也被送到梅氏家塾讀書去了,這隻瑞獸已化人形。應該學會知書達理,正好與行兒作伴。
菁蕪山莊的管事趙啟明年事已高,梅振衣命應願為菁蕪山莊的新管事,學習打理人間事務。女人為族中管事在唐代很罕見,但也不離奇,武則天還做過皇帝呢。家塾只在上午有課,梅應行雖然住在菁蕪山莊,下午卻經常溜回青漪三山來玩。
一百二十多里路呢。但是阿斑跑得快,可以在無人之處變換原身馱著他,而且腳踏青漪江面如履平地。對於這些,梅振衣倒也隨他,並非事事都管束。
青漪三山的下一代弟子中,除了梅應行修為尚淺,阿斑與小蔥稍欠火候,其餘如劉海、龍騰、魚躍、雙全、秋水、元充、胡春、應願等皆有飛天之能。梅氏五兄弟只有梅大東脫胎換骨圓滿。其餘四人受資質所限。雖能破妄大成,但繼續修煉境界突破頗為艱難。一世成仙的確不易,就算得傳仙法入門,也並非人人能成仙道。
而上一代尊長中,梅振衣、知焰已成仙道,梅毅、提溜轉、張果、星雲已是出神入化之地仙,谷兒、穗兒亦有飛天之能。
這兩代修士加起來,已經相當了得,不亞於世間甚至崑崙仙境某些傳統的修行大派。之所以有如此規模氣象,當然與梅振衣本人分不開,他用五十年時間修成真仙,古來罕見當世更是第一。更難得他接觸過各派甚至各教、各族類的修行之法,擅長教授弟子,而且精擅煉製各種外丹餌藥輔助修行,此技藝為天下第一。
另一方面原因,他身邊人以及門下收地弟子,性情、資質、悟性大多都是上上之選,這也有鍾離權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