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從旁觀的角度,景教這個流派雖然與如今的天主教派有所區別,但其教義核心並未改變,仍然是上帝是唯一的神,信我得永生,聽從基督的感召得到救贖,罪惡將受到地獄的懲罰。至少在“上帝”眼中,其信仰沒有實質差別。
周武年間,景教在各州立寺,自然也來到了蕪州。建寺不僅得有地還得有錢,和尚可以化緣,景教僧就搞募捐。想要老百姓信奉並願意掏錢,先要傳教佈道,入鄉隨俗也稱為景教法會。這一段時間蕪州城中的景教法會很熱鬧,很多老百姓都跑去看稀奇,還有很多小商小販挑著擔子推著小車去附近做生意。
這些小商小販中也有賣水果地,其中還有一位秀美端莊地關小姐。景福寺的道場在蕪州城地西北角,一片高坡空地上,這一天梅振衣與知焰也換上便裝,混在老百姓中來觀看景教法會。他們一眼就看見會場外擺攤賣水果的關小姐,水果攤後面還站了一個少年,神色淡然看著臨時搭起來的宣講臺。
這少年就是仙童清風,他沒說話,但能猜到私下裡也許與關小姐以神念在交流。梅振衣看到他們微微有些意外,金仙與菩薩也有閒情逸致湊這個熱鬧?想想也正常,梅振衣與知焰不也來了嗎?況且這就和江湖人的“爭棚”一樣,在蕪州立道場的觀自在菩薩不可能不來看看對方是些什麼人。
人群中還站著一位穿著粗布衣裳的大漢,竟然是船伕韋曇。再往周圍仔細打量,梅振衣現還有好幾位是自己的神識不能輕易窺探的。他以前都沒見過,看來各路高人來的不少啊。
這麼多高人來參加一次並不算很起眼地佈道法會,看來這登壇講話之人應該相當了不得。說不定有驚天動地的修為神通。梅振衣正在暗自思量,聽見臺上鑼鼓響,這是法會即將開始的訊號,臺下地百姓都安靜下來,有人還在做合手頂禮狀。
“無慾無動,則無求無為;無求無為,則能清能淨;能清能淨。則能悟能證;能悟能證,則遍照遍明;遍照遍明,是安住樂緣。”講臺周圍有十餘名景教徒開始誦經,按法會的儀式,這是迎接之人登壇的墊場經文。
梅振衣聽了之後卻有些犯迷糊,想起了當年何仙姑登壇作法時念的“東請東方朔,西請西方朔”這一類滑稽的“咒語”。
此時景教徒唸的這一段經文,與梅振衣所瞭解的《聖經》以及相關地基督教經義扯不上什麼關係,聽字句倒有些像改編道家的《道德經》,又有些似乎是借自佛家的《金剛頂經》、《大光明經》。他略一思索。也就釋然而笑了。
這不是什麼真正的嚴肅經文,只是一種江湖手段,編纂這樣一段經文念出來。似乎融合了佛道兩家的經義,普通老百姓平時有所耳聞但卻似懂非懂,很能糊弄人,氣氛顯得高深莫測,讓人不自覺中肅然起敬——江湖手段就是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在一片神秘肅穆的氣氛下。佈道之人登臺宣講了,這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國字臉五官周正身材也很挺拔,穿著鑲邊長袍胸前掛著錦繡絲絛,看上去神氣活現還有幾分威儀。梅振衣看見此人微微吃了一驚,不由自主與知焰對望一眼。
他們不認識這個人,這倒沒什麼奇怪的,關鍵是這個人在神識中察看不出任何一絲異處,這與他見到清風、觀自在這種金仙、菩薩的感覺都不太一樣。梅振衣的神識無法窺探清風。只要清風收斂神氣。他甚至都感應不到清風地存在,看見了這個人。也無法察覺到他的神氣波動。
但臺上這位男子,梅振衣的神識可以掃過他,對方就站在那裡,你看不出任何與普通人有區別地地方,察覺不到任何特異之處與破綻。如果在別的地方遇見他,是不會引起自己特別的留意與警覺的。這人的修為難道比清風還要高,已經到了徹底道法自然的境界?連自己地都察覺不出任何異狀?
看知焰的眼神,與梅振衣完全是一樣的反應,她也沒看出臺上之人的任何異常。
這時提溜轉從人群中鑽了過來,以神念道:“梅公子,我打聽出來了,今天主會的其實就是蕪州當地人,他姓江……”
臺上的男子叫江泉居,今年三十七歲,蕪州南績縣人,從小就跟隨行商的父親去了玉門關外一帶,主要與西域人做生意,也信奉了景教。景教徒欲在蕪州立寺,他自告奮勇回到家鄉主持其事,以商人的嗅覺感覺到其中有利可圖。
提溜轉還打聽出來不少東西,比如江泉居在蕪州展的第一批“信徒”地就是他家鄉地三姑六婆七伯八叔等親族,拉著這批人來到蕪州城中擺開場子招集法會,一邊搞募捐一邊傳教。這江泉居最近還納了幾房小妾,說什麼跟了他就是投靠了阿羅訶大天尊雲
提溜轉嘀嘀咕咕說了半天,說完後又要去打聽。梅振衣暗中喝止道:“今天到場的仙家高人不少,非你能隨意刺探,還是老老實實留在這裡,聽這位江先生開講吧。”
提溜轉說閒話地功夫,江泉居已經登臺開講了,他今天講了兩出“經文”,一是“摸西天王出蠻荒記”,二是“馬王說救苦福音”。如果梅振衣沒有記錯的話,這些應該就是後世《聖經》舊約中的“出埃及記”與新約中的“馬太福音”。
但是江泉居講得好啊!口若懸河精彩紛呈,帶著評書風格抑揚頓挫,難怪有這麼多老百姓願意來看熱鬧,比和尚講經通俗好聽,故事幾乎都能聽懂還不用費什麼腦筋。講完經文後,江泉居在臺上動情的呼籲道:“拿什麼奉獻給你,阿羅訶大天尊!”
然後就有人捧著小竹籮開始繞場募捐,老百姓也紛紛掏錢,蕪州富足且民風淳樸,臺上的故事又講得那麼精彩,就算是聽評書也不好意思不打賞吧,更何況還是以“阿羅訶大天尊”的名義。
捧小竹籮收錢的有好幾個,其中一人繞的圈子比較大,走向了關小姐的水果攤前。清風不知暗中對關小姐說了什麼,關小姐微微一笑取出半吊子銅錢,分給了清風一半,等收錢的走過來,他們每人放下了二百五十文。
這兩人給的挺多啊,收錢的大嬸停下腳步很激動說:“虔誠忠貞的人啊,阿羅訶大天尊一定會保佑你的!……二位只要每人供奉五百文,就可以接受聖水洗禮,受天國光輝沐浴,比觀自在的菩薩的淨瓶甘露還要靈驗。”
關小妹的臉色未變看不出喜怒,清風卻雙眼朝天,一臉淡然的把衣袖一揮,那意思分明在說:“已經打完賞了,別再嗦。”
等捧籮收錢的人走了,清風取出一塊金錠扔給了關小姐,這一幕梅振衣都看在眼中。原來清風是向關小姐借零錢打賞,然後還給她一錠金子。清風哪來的錢?想當初梅振衣為答謝他找到韋曇,在敬亭山留下了三百兩黃金。
這位仙童也學會進城花錢了,不過象他這麼花錢的可真少見,不願意把金錠放在籮中,用它向關小姐換了二百五十文銅錢打賞。那一枚金錠至少也值兩萬五千文,而關小姐什麼話都沒說就收了。梅振衣在琢磨這兩位高人,那邊的法會還沒結束,再度開場迎來了——召喚神蹟!
江泉居重新登臺,回顧了方才“馬王說救苦福音”中基督的種種神異事蹟,最後說道:“鄉親們,只要喚醒心中對大天尊的虔誠與忠貞,沒有什麼奇蹟不可創造,沒有什麼苦難不可戰勝,如果沒有做到,只能說我等的誠心還不夠堅定。……請睜大雙眼,一起見證神蹟吧!”
“差點以為是在編排我呢!梅振衣,你們慢慢看熱鬧吧,我走了。”耳邊突然傳來隨先生的聲音,梅振衣轉身望去卻未見人影,想必他已經離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