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也暴露了軍功集團這次政變的最大風險,未佔領武庫,軍力不足!”
“而且更關鍵的是,此時衛尉環節出了問題,周勃根本不知到底是怎樣的情況!”
“是臨陣反水了?還是沒有機會?或者是見風使舵?”
“周勃只能賭,要是衛尉臨時反水倒向了呂產,那麼周勃和陳平將會徹底失敗,因為劉章那一千多人想衝破衛尉把守的宮門,衝進皇宮去誅殺呂產,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好在周勃運氣不錯,衛尉沒有背叛革命,順利地讓劉章率兵進入了皇宮,找到了在未央宮前猶豫不決的呂產就直接開幹。”
“順便說一句,呂產這一猶豫,錯失了呂家最後的機會。”
”你一個南軍總司令,被自己手下的郎衛擋在殿門之外,一個顧命大相國,卻見不到小皇帝,這麼明顯的訊號,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趕緊回到南軍司令部,佔領武器庫,組織人馬反攻才有生機呀,來回在殿門外傻等,你等啥?不是等著別人來包你的餃子嗎?”
“劉章帶著一千多人直接對呂產開打後,呂產才帶著親衛隊開始撤退。”
“此時呂產仍然沒有敗,如果讓他逃回了南軍軍營,劉章這點力量仍然不夠看。”
“但是,老天爺開始幫忙了,天大風,從官亂,莫敢鬥者,突然間的狂風大作和場面混亂,讓呂產的手下不知所措,失去了抵抗力。”
“劉章終於在郎中令府中斬殺了呂產。”
“呂產一死,軍功集團的這場政變算是大功告成了。”
“小皇帝也開始露面了,他命人持節安撫劉章。”
“意思大家能聽懂,話外音就是,小皇帝此時還小得很,他知道啥?不都是被安排的。”
“劉章又迅速趕到了長樂宮,突然襲擊斬殺了長樂衛尉呂更始,相當於徹底消滅了呂家的武裝力量。”
“周勃和陳平終於開始站到檯面上來了,大肆地對呂家人斬草除根。”
“曾經盛極一時的呂家在呂雉死後一個月時間便落得了一個滅族的結局。”
“史書上對於這次政變的記載,只用了一個很模糊的理由,“諸呂用事擅權,欲為亂”,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類似於“莫須有”的藉口,一個“欲”字畫龍點睛。”
“從頭到尾呂家人都是在應對,而不是進攻,這次事件其實就是一場處心積慮的政變而已。”
“當然這次政變的深層次原因還是在於呂雉率先破壞了遊戲規則,動了軍功集團的權利,而且呂家後繼無人,給了別人“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機會。”
“如果呂產與呂祿哪怕能力差了一點,能聽姑姑的話,堅守自己的政治底線,牢牢的攥住軍權,或許這種屠殺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