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蓮芬原名朱福壽,生於蘇州,是著名昆旦朱福喜的胞弟,精於崑曲,後來名列“同光十三絕”。”
“他實為男兒身,因生得肌膚白膩、神態風流,戲也唱得好,被不少達官富人召做“相公”,說白了就是男伎。”
“喜歡聽戲的咸豐,每有興致,便召朱蓮芬入宮,為他唱上幾段,以逃避鋪天蓋地的奏摺和處理不完的煩心事。”
“一個月後,咸豐接到了—份奏摺,上奏的是一名叫陸懋宗的御史。”
“這位御史以“憂國憂民”之心,勸諫咸豐帝要以江山社稷為重,重整朝綱,懲治腐敗,解內憂,除外患,而不應迷戀女色,並要求遣散伶人,節減開支。”
“他還引經據典,列舉了歷代歷朝君主因沉溺女色而亡國的教訓,要咸豐引以為戒。”
“這份奏摺短短几百字,雖沒用一個髒字,卻把咸豐罵的體無完膚,簡直就是一個昏庸無道的亡國之君。”
“咸豐帝看完奏摺,暴跳如雷:“好一個陸懋宗,就不怕我活剮了他”
身邊一個太監,見狀也來了個火上澆油:“奴才聽說,朱蓮芬原為陸懋宗所寵,定是他知道後,吃醋了。”
咸豐帝得知是有人和他吃醋,怒氣反而消了一半說:“真有這樣的事,給我好好查查”。
“後來得知,果真如太監所說。”
“這個陸懋宗也好聽戲這口,據說還頗通音律,與朱蓮芬來往甚密。”
“得知朱蓮芬被召入宮後,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整日在空虛、鬱悶中度過。”
“為了能讓朱蓮芬早日回到身旁,他冒死上書,表面上勸皇上遠離酒色,一心救國,實則是含沙射影,想讓皇上放了朱蓮芬。”
“咸豐帝獲悉真相後,無奈地笑了笑,提筆在奏摺上批了14個字:“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欽此。”
儘管這個陸懋宗色膽包天,敢與皇帝爭風吃醋,但咸豐批了這幾句話後,並沒有治他的罪,陸懋宗還是照樣當著他的御史。”
“堂堂大清國皇帝,竟與臣子爭風吃醋,還是個男人,屬實荒唐。”
“更荒唐的是,英法聯軍攻入BJ,咸豐在逃跑時不忘下令“攜鹿同行”,保證自己有充足的鹿血飲用,以供縱慾所需。”
“八國聯軍我想有不少人看過他們在我們國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火燒圓明園,投影石有這段戰爭的,麻煩大家互傳一下看看,我就不在多說了,主要在於咸豐帝。”
“咸豐帝在八國聯軍到來的時候,逃跑了,堂堂一個皇帝,居然還沒打就已經逃跑了,逃跑的時候還沒忘了自己要靠鹿補身體,把鹿也帶上了。”
“其實這場仗真的不好說,別說我看不起大清,就左宗棠、馮子材都取得了對敵戰爭的勝利,帝國主義本身就是紙老虎,你越示弱,它就越欺負你!”
“俗語有云: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草原上落單的雄獅,也怕成群的鬣狗。”
“可是這場仗在我眼裡是打不過對方的,但是我厭惡咸豐帝的逃跑。”
在咸豐跑之前,不是沒有和英法聯軍打過,張家灣、通州先後失陷,英法聯軍繼續西犯,於咸豐九月二十一日自郎家墳分 3路進攻八里橋一帶。”
“遭駐守當地的3萬清軍抗擊,死傷千餘。”
“後因大學士瑞麟等臨陣先逃,勝保受傷清軍潰散西撤,八里橋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