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緒皇帝在位的時候,清王朝所主導的洋務運動也逐漸由盛轉衰。”
“在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下,年輕的光緒帝無法再默不作聲,在經受了多年的最先進的教育之後,他也想為大清帝國做點什麼。”
“因為他也不願意看到大清王朝會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在剛剛接手了一部分內政權力的光緒帝,立刻就想讓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
“而在這時候甲午戰事出現了。”
“這場戰爭也是讓光緒帝被罵的原因。”
“這邊戰爭讓光緒帝看到自己是可以有機會將大清帶入正軌的,因為在洋務運動時期培養了大量的北洋水師,當時是被譽為亞洲第一的海軍力量。”
“但其實光緒帝對於這場戰爭的判斷並沒有十分成熟,而且由於急於想從慈禧太后那邊奪回帝王之權,光緒帝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之下,就同意開戰,可是當時李鴻章和慈禧太后的保守一黨卻是力主求和。”
“但是光緒帝沒有聽取他們的建議,因為他認為大清已經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北洋海軍了,而且清朝已經學習了很久西方的文化了,所以在面對小日軍這個小小的島國的時候,光緒帝並沒有預測到自己會面臨失敗的結局。”
“除此之外,如果光緒帝可以在甲午戰爭中帶領大清獲取得勝利,那就是意味著這是在道光皇帝之後,清王朝在對外戰爭中第一次的勝利。”
“這也可以幫助光緒帝在朝堂之上樹立自己的帝王之威,如此他可以更好地控制住整個朝堂。”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光緒帝所想的那樣,知道慈禧太后的保守一派為什麼會反對這場戰爭嗎?”
“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悄悄挪用了很多用於訓練北洋水師的軍費了,所以在清晰瞭解事實真相的守舊黨是拼命反對打這場硬仗的。”
“北洋水師的艦隊這是國家首支近代化的海軍部隊,這也是光緒帝自信的底氣。”
“當時清王朝每年都撥款400萬兩去建設這支海軍(其實並沒有這麼多錢,很大一部分都被慈禧貪汙了,所以這支艦隊也自詡是亞洲第一的海軍部隊。”
“可是光緒皇帝並不知道這件事,所以這位年輕的帝王在愛國情懷的立場驅使下堅定地準備迎戰。”
“大家也都知道這場戰爭的最後是將種花國拖入了更底層的深淵之中,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大清帝國和日本簽署了一份《馬關條約》,這份條約也將我們國家帶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張言希照樣把條約給他們看。
“有那個大清的一些戰爭投影的大家都相互傳達看看,關於戰爭我就不再多講了。”
“當知道真相失敗時,其實沒啥選擇的,就算這條約再不平等,光緒帝也得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