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9章戊戌變法 (1 / 2)

“雖然說光緒皇帝是一手促成了中日甲午海戰,因此他必須承擔起失敗的結果,但是這位帝王卻也並沒有逃避失敗的現實。”

“不管是在作戰的過程之中,還是在之後的簽署條約的階段之中,他都是親自參與,而且始終都是以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的形象出現的。”

“他之所以會發動這場戰爭,也是為了讓大清重新站起來,面對這種西方列強的強勢入侵,光緒帝並沒有退縮,反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進行回擊,因此這場戰事的失利也無法完全歸咎到光緒帝的頭上。”

“在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帝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於是他痛定思痛,開始對中國封建王朝流傳下來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

“因此他開始探索新的可以拯救大清的方式。”

“而且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一批支援變法維新的有識之士,其中就包括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

“於是光緒皇帝便給予維新派大力的支援,而且還親手描繪了一幅中國未來資本主義經濟的展望宏圖,在作為變法的幕後策劃者,光緒帝開始主動廣開言路,並允許那些有著建設性意見的低階官員也可上朝面聖。”

“他甚至拋開了“祖宗成法”的限制(歷代先帝們制定的明文規定,比如說低階官員不得越級面聖之類的。”

“在被頑固派阻止的時候,光緒帝說“倘若能夠救大清於水火,我即使沒有了權力那又有什麼關係”,在這樣危機四伏的社會現實中,光緒帝還是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

“光緒帝試圖想要透過改革——戊戌變法來讓大清回到正軌。”

“在戊戌維新的階段,光緒帝將變法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包括政治上的改革。”

“首先,光緒帝下令允許當時的報紙可以“指陳利弊,此外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這就意味著在大清晚期的人們擁有了自由談論政務的權力。”

“此外光緒帝還規定即使是一名普通的百姓,都可以向自己呈遞有助於改善社會現狀的建議。”

“其次,光緒帝在朝堂之中開始精減機構,同時招納新人進入大清的朝堂,還有就是給予譚嗣同等維新派參政議政的權力。”

“雖然我們可以看出光緒帝並沒有涉及到對皇許可權制的改革,但是他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了將慈禧太后手中的皇權奪回,接著在日後進行更加深入的變革。”

“戊戌維新的主導人員,這場運動是依靠光緒帝為主導者,帶領維新知識分子在大清進行的一場改革運動。”

“可是光緒帝主導的戊戌變法也最終破產了,這也是因為他的皇權並沒有足夠的穩固,可以與慈禧太后進行抗衡。”

“而這場變法也被慈禧扼殺在了半途之中,不僅慈禧太后罷黜了朝堂上所有的“帝黨”,而且也將光緒帝軟禁在了宮中,甚至還將維新人士殘忍地殺害了。”

“光緒帝親政後的數次嘗試改革都遭到保守派的堅決反對,尤其是在“戊戌變法”中。”

“他試圖依靠袁世凱來制衡慈禧太后,卻最終被出賣,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

“在他的統治時期,甲午戰爭的慘敗、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以及各種內外困擾都讓他的統治備受質疑,讓大家都覺得他懦弱不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