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0章南京條約 (1 / 2)

“在途中,英軍進攻了乍浦,此戰1700名滿洲八旗士兵死守乍浦,讓英軍死傷60多人,被俘虜16人,滿洲八旗的表現給英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乍浦之戰後,清朝欽差大臣耆英派伊里布提出停戰議和,遭到英軍拒絕。”

“英軍放棄乍浦,到達了吳淞口。”

“此地為江南提督陳化成駐防,他治軍嚴明,使得吳淞口的防禦堅固。”

“五月初八,英軍對吳淞口發動進攻,陳化成英勇反擊,經過兩個小時的苦戰,擊傷英艦數艘,英軍死傷20多人。”

“然而兩江總督牛鑑臨陣潰逃,使得東炮臺被攻佔。”

“陳化成堅守西炮臺反擊,持續5小時,最終陣亡。”

“吳淞口之戰後,上海淪陷。”

“1842年六月,英國軍艦60多艘,軍隊1萬多人開始進攻鎮江。”

“京口副都統海齡帶領1500八旗軍隊固守,應勇反擊,給英軍以重創。”

“英軍入城後,雙方展開肉搏戰,直到全軍覆沒。”

“清軍此戰死傷和失蹤648人,英軍死傷165人,包括4位軍官死亡,15為軍官受傷。”

“海齡見城已破,自縊身亡。”

“六月二十六日,英軍陳兵江寧。此時,清朝的求和派佔據了主導,道光帝也不得不妥協。”

“七月,道光帝派遣欽差大臣耆英抵達江寧,和英國進行了談判,最終簽訂了《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結束,種花國近代的恥辱歷史也拉開了序幕。”

“這個《南京條約》內容很多,我讓大傢俱體看一看。”張言希開啟電腦讓大家看看這事多麼不平等的十三個條約。

蒙毅:這都什麼玩意,又是割地又是賠償,還有這些喪權的條件,這個你們大清也能籤!

宋徽宗:這怎麼比我們大宋的還離譜。

趙匡胤:怎麼比人家強點你還挺驕傲的?

郭聖通:這個道光帝還是和她有點原因的。

楊勇:就算這個道光帝不聰明,就兩邊的武器那也是不能比的,怎麼也是打不過人家。

李世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怎麼就和道光皇帝沒關係,雖然失敗有自家武器沒人家的厲害原因,但絕不是根本原因。

從戰爭的過程來看,清朝不乏有英勇善戰的軍隊,也有激戰到底的軍官,但是清朝許多官員軟弱無能,甚至臨陣而逃,他們自己無法領導戰爭的勝利,還在朝廷大搞輿論,打壓主戰派,力主求和,最終導致戰爭失敗。

清朝失敗的原因本身就是自身腐敗造成的。

秦始皇:說得好!主要就在於這位道光帝和朝廷內部的原因。

大家應該能聽出來這個道光帝的立場一點也不夠堅定,他在幾次失敗後就失去了信心,沒有血戰到底的信念。

我想需要人應該能看出來一個問題,英軍佔領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補給就越困難,最終也會失敗,但是這道光帝沒有耐心,還看不出來這麼大一個問題,最終還是選擇了談判,使得前期的努力功虧一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