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鴉片的出現,應該最早出現在明朝,這鴉片吸食了會讓人興奮,上癮,精神,就和那些春藥,長生不老藥一樣,你覺得這藥吃了讓自己越來越精神了,就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其實不然,這玩意是個害人東西,不止害命,還會讓人家破人亡。”
“因為很難有人能忍住不吸食他,然而這個東西很貴,你又戒不掉,禍害家庭是早晚的事,就連道光帝也是個癮君子,包括他的後宮,家人。”
“道光帝或許也覺得這鴉片是害人的玩意,他戒掉後,就想實施個措施,讓大家都把這個害人的東西戒掉。”
“禁菸在清朝由來已久,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鴉片流人自己國家就曾頒佈了第一條禁菸令,自此揭開了清朝禁菸的序幕。”
“禁令雖頒但是鴉片貿易卻屢禁不止,愈發獵厥的鴉片走私,不僅使清朝的眾多臣民成為了“癮君子”,也造成了大量的白銀外流失。”
“道光十八年僅廣東一省,每年因鴉片而外流的白銀就達三千萬兩之多,福建浙江等海口,每年流失的白銀也以千萬兩計,面對每年堪比國庫收人的白銀流失一貫“節儉”的道光皇帝心急如焚,他數次嚴令廣東官員嚴厲執行禁菸政策,可是效果總是很不理想。”
“面對這種情況,深受道光器重的鴻胰寺卿黃爵滋想了一個辦法,改變以往在海口地區嚴厲打擊鴉片走私販的方式,轉而重懲吸食鴉片的癮君子們。”
“他請求皇上給這些癮君子一年的時間戒菸,如果一年之後不能戒斷就將他們處以極刑,這封奏摺引起了道光皇帝的極大興趣,他立刻要求各地督撫重臣們對此奏摺發表自己的見地。”
“從六月到十月道光皇帝接到了來自督撫的28封奏摺,雖然這些封疆大吏們都主張嚴厲禁菸,但在具體的措施上意見不一,這讓道光皇帝猶豫不決無所適從”
“就在這時道光帝得到一個訊息,大清宗室鐵帽子王之一的莊親王奕玉,竟然躲在寺廟裡吸食鴉片,聞報之後的道光帝難掩雷霆之怒,下旨褲奪了莊親王的爵位。”
“就在道光皇帝餘怒未消之際另一則訊息傳到了皇帝耳中。”
“就在離京師不過二百餘里的天津,竟然繳獲了13萬兩鴉片,天子腳下繳獲鴉片的數量恆古未見,接連發生的兩件事深深地刺激到了道光帝。”
“皇室和京羲重地的“淪陷”,讓道光心中的天平終於傾斜,他下定了決心鴉片務須杜絕,為了一勞永逸道光皇帝必須派遣一位,深得自己信任而又為官清正,辦事幹練的官員專門處理禁菸事宜。”
“幾番權衡之後,道光皇帝把這項任務交給了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這個人符合道光皇帝之前心中,預設的對禁菸官員的所有要求。”
“1938年11月9日,就在接到天津繳獲大量鴉片的第二天,道光帝發下一道渝旨著林則徐來京,12月26日林則徐奉旨到京,他在京城逗留十二天與道光帝密談八次,具體談了些什麼無從得知。”
“12月31日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辦理禁菸事宜。”
“1839年1月6日新欽差大臣林則徐從BJ啟程,一路舟車勞頓於3月10日到達GD省城,8天以後林則徐開始了他的禁菸工作。”
“按照當時的體制,為了防止封疆大臣勾結洋人裡通外國,也為了維護天朝上國的尊嚴,清朝官員是不能與外國商人直接交流的,而是需要透過一箇中間人,這個中間人就是廣州十三行裡的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