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郡縣制開始盛行,秦始皇徹底把郡縣制確立了下來。”
“秦始皇把全國分成36個郡,郡以下設定縣,每個地方派官員去管理。”
“管理不好就把官擼了,退休了就回家養老,重新派一個,中央牢牢地掌控著地方,這就是中央集權!”
“秦始皇是個全能選手,統一了政治制度之後,反手又是一系列操作,統一全國的貨幣、度量衡、文字等,實現了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統一。”
“東周列國時期,各國的文字是不一樣的,這就麻煩了。”
“試想一下,假如文字不統一,秦始皇想頒佈個政令,還得翻譯成幾種文字,楚人寫個合同燕人看不懂,交易沒法做了,總之各種不便。”
“基於此,秦始皇讓李斯整理一套全國通用的文字。”
“李斯這廝還是很能幹的,秦國文字為主,其他六國文字為輔,博採眾長,創了一套秦篆。”
“李斯越創越勇,買一贈一,以秦篆為基礎又創了一套更加簡化的字型隸書。”
“在秦朝,寫官方文書用秦篆,日常生活就用隸書。”
“不知道當時的學生在學習兩種字型的時候有沒有吐槽李斯。”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道路修建標準都不一樣,馬車也是大大小小參差不齊。”
“楚人買了個新車只能在楚地轉悠,開出楚地其他地方的車軌不一樣寬,分分鐘拋錨。”
“這不行啊,要想富,先修路,秦始皇一聲令下,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出幾條車軌6尺的馳道通往全國各地,同時規定馬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成6尺。”
“從此秦朝交通絲滑通暢,條條大路通咸陽。”
“春秋戰國時期貨幣、長度單位、重量單位等都不一樣。”
“楚人找燕人買五斤牛肉,付錢時燕人非說這錢他不認識,不收。”
“好說歹說交易成功了,回家一稱只有四斤二,黑心商家,短斤缺兩,回去理論,燕人表示很冤。”
“大家長秦始皇一聲怒吼,別吵了,以後統一用同一種錢,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圓形方孔,半兩一個,長度、重量、體積等都以原秦國的為標準。”
“如此一來,大家又可以愉快地買買買了!”
“封禪泰山,秦始皇巡遊了大大小小的山川河流,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泰山封禪。”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舉行泰山封禪儀式。”
“自秦始皇起,國家歷代帝王無不熱衷於舉行封禪儀式來強調君權的威嚴和神秘。”
“說完政治方面,要說軍事了。”
“當嬴政還只是秦王的時候搶地盤的技能就十分了得,一統天下之後搶起地盤來更是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古代越族居住在華南以南,遍佈浙江、福建、廣西,往南一直到廣東、廣西,部落眾多,統稱百越。”
“先秦時代,百越之地都是歲月靜好過自己的小日子,就算中原打成一鍋粥也跟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搶地盤技能無處釋放,於是公元前218年派了五十萬大軍一路往南,苦戰4年,終於把南方地區劃拉到了自己的地盤。”
“南征百越還有一個附屬產品,靈渠。”
“當時為了往南方運送軍資糧草,秦始皇修了靈渠打通湘江和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