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率領15萬出大寧,進軍慶州,據探子報告,說元朝殘餘在白眼井,藍玉率軍隊急行到白眼井,仍然不見元帝。”
“藍玉四處尋找元軍主力,想一決勝負,可四處探查仍舊找不到。”
“由於糧草和大漠氣候問題,藍玉想班師回朝,王弼就告訴他,這樣回去怎麼給朱元璋覆命?也太丟人吧?”
“而且無功而返的話,如果朱元璋再不委任將軍重任,將軍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再有建功立業的之機?”
“藍玉覺得王弼的話很對,如果朱元璋不再委以重任,何時封侯拜相。”
“於是派兵繼續尋找,終於在捕魚海南邊發現敵營,藍玉任命王弼為先鋒,大敗元軍,元主脫古思帖木兒率僅率幾十騎逃脫。”
“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燬其甲仗蓄積無數。”
“歸途又攻佔了哈剌章營,俘虜七萬人——哈剌章營是王寶寶曾經的精銳部隊,這一戰大元幾乎在無復國可能,元主也死在逃亡路上。”
“朱元璋大喜,發詔書將藍玉誇比肩衛青和李靖。”
“藍玉此刻人生已是巔峰。”
“但這既是巔峰,也是藍玉隕落的開始。”
“藍玉仗著軍功,開啟了作死的模式,橫衝關門,喜峰關夜晚城門已經,守城之兵將讓藍玉天亮入關,藍玉直接帶病強行攻關,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跋扈,毀關——北征還,夜扣喜峰關。”
“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
“又加上藍玉將俘虜的元主之妃侮辱,導致受辱自殺,朱元璋原本將封賜藍玉的梁國公改為涼國公。”
“但朱元璋還是對藍玉很器重和禮遇有加,尤其徐達和常遇春死後,更是對藍玉予以倚重。”
“當時四川西部的建昌地區發生了叛亂,朱元璋準備派藍玉西征,跟朱元璋打天下些能徵之將都已老去或者死去,在年輕一代,藍玉當之無愧的是頭號戰將。”
“朱元璋在藍玉征戰之前,要面授藍玉一些軍事要事,藍玉帶了幾個將領威風凜凜前去面見朱元璋。”
“朱元璋看見後,就很不悅。”
“朱元璋示意這些人退下,這些人巍峨不動,朱元璋面色大變,這就是我前面說的意思,皇帝就坐在你面前,這群人還不聽,這可是抗旨之意,藍玉當時也察覺,揮手示意他們退下,這時候朱元璋肯定是也有點疑惑了。”
“朱元璋明白,這些跟隨藍玉的將領,只知道有軍令,不知道有聖旨。”
“雖然這件事,朱元璋覺得藍玉已經是個隱患,但沒有殺藍玉,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的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