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2章英雄不問出處 (1 / 2)

“當然,朱元璋的領導能力和智慧並非憑空得來,他在成長和崛起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對民眾的深厚感情和對國家的強烈責任感,這成為他發揚獨特優點的加速器。”

“同時,他在領導和組織團隊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了無私、剛毅和智慧束。這些特質形成了朱元璋崛起的決定性因素。”

“一個人的成功沒有一些特質,他不一定會成功,而朱元璋雖然布衣建國,但一路走來,他的經歷讓他成長,他的頭腦更是給了成功。”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正式建立大明,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建國後,雖然朱元璋已經統一了南方地區,可是北方仍然有著以元大都為中心的元朝半壁江山,而且關中地區還有著諸多元軍主力。”

“朱元璋的統一大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他命令徐達率領二十五萬明軍向中原地區進發,與元朝主力展開大決戰。”

“明朝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打敗了元朝主力,並且向元朝都城進發。”

“1368年7月,明朝軍隊來到了元大都城下,城中元朝皇帝率領妻子兒子逃出了元大都,一路向北逃往了上都。”

“就這樣,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徹底結束,明朝正式取得了長城以內全國的控制權。”

“雖然將北元軍趕出了陝甘寧一帶,但明朝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於是,朱元璋決定不再逞能,由主動出擊,轉為被動防守,為了同北元議和休戰,明朝還將北元昭宗的兒子,還了回去。”

“穩定北方後,明太祖朱元璋,將目光轉向國內,開始穩定政局恢復經濟生產。”

“後來,經過10多年的休養生息,明朝的政權,穩定了下來,被戰亂破壞的經濟,也恢復了些,於是,朱元璋又一次對北元,下手了。”

“這次打仗又先後進行了八次北伐,徹底消滅了元朝在我國境內的殘留勢力。”

“國家穩定後,明太祖朱元璋,派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人,領20萬人,遠征遼東。”

“這次,明朝結束了北元在遼東的殘餘勢力,收了北元10萬降兵,沒多久,馮勝被判有罪,藍玉掌握起兵權。”

“次年,藍玉領軍北上,擊敗了北元,而北元皇帝,被啊里布哥的後人,幹掉了,也就結束了忽必烈後人對蒙古大汗的繼承。”

“於是,元朝以及殘存的一點勢力,也就都完結了。”

“因為阿里布哥的後人,世代居住在草原上,他們上位後,蒙古政權的漢文化急速衰退。”

“從此,蒙古大汗,再沒有漢文的年號和廟號了。”

“乞丐皇帝應該是很多人對朱元璋皇帝的印象,而這個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朱元璋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人物之一從社會底層走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

“不僅如此,更難能可貴的是,底層人民翻身了,他沒有變得和劉邦一樣貪圖好色,而是更加努力地反腐治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