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6章勞民傷財 (2 / 2)

“發動靖難之役後的四年中,他親自率兵,與建文帝的幾十萬大軍展開殊死搏鬥。”

“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他,軍隊的糧草補給非常重要。”

“不管是出於對百姓安居樂業還是加強國防力量的考慮,都應該大力支援農業發展。”

“於是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督促生產,為了防止農民破產,還時常給予一些補貼,並且還派人治理洪澇災害。”

“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國家徵收的糧稅也使得國庫充盈,當時農民的納稅額達到明朝頂峰。”

“在同時完善屯田制度和吸引商人提供糧食的前提下,為邊境的軍隊準備了充足的糧餉。”

“有了穩定充足的糧食來源固然好,但運不出去也是白忙活,因此他開始興修運河、疏通水道,保證交通運輸的便利。”

“雖然他的初衷是為了保證明朝都城的糧食供給,以及軍用物資的運輸,但是無形之中也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你們看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對農業的重視也只增不減,由此看來,朱棣還是非常有遠見的。”

“他對農業的支援程度,比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儒家思想自漢朝以來,一直受到推崇,明朝也不例外。”

“透過科舉制選拔人才,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對明朝各方面的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對百姓都是有利的,可惜後面因為打仗就開始勞命傷財,加重稅收了。”

朱棣:元朝就是我心裡的一個疙瘩,我不可能把一些餘勢放下,放任他們成長起來,大宋不就是前車之鑑嗎?

劉徹:如果是我,我也會一直征戰,前面話說對了,朱棣不是什麼好人,但他是一位好皇帝。

蒙毅:不能看眼前的利益,皇帝就應該有更深的思想,看得越遠越好。

“永樂大帝的過,大體也就這些,只不過是上位不正,殘暴兩方面,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最後再說一個朱棣對宗教這方面實行的管理。”

“明朝成立之初佛教盛行,過分宣傳佛教思想非常不利於社會的穩定,也不能激發人們的進取心。”

“朱棣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開始著手整頓佛教,但是並沒有採用“一刀切“的政策,在限制其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如此一來,宗教不僅能為他所用,還能成為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真正做到了一石二鳥。”

“他採用的宗教管理政策,後來的歷代統治者都十分認可並紛紛效仿。”

“明成祖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鼎盛,一時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吸引了很多海外國家前來朝拜,希望能與明朝建立友好關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