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混亂的到來,整個社會失業率上升,錢不能用,貨不能賣,窮人為了生存只能起義,富人為了保護私有財產也開始反對王莽。”
“此外,王莽還進行了工商業改革,朝令夕改以至於社會動盪進一步加劇。”
“在對外關係上,王莽總是喜歡沒事找事。”
“古代帝王都想坐擁四海,王莽也不例外,他為了湊齊四海,便徵調天下男丁、死囚、奴隸共計三十萬,對匈奴用兵,在青海一帶設立了西海郡。”
“要知道,當時的匈奴、西域諸國,甚至是高句麗和西南諸國皆是臣服於大漢的,而王莽並不滿足於此,他肆意將這些小國的頭領從“王”降格為“侯”,以彰顯新朝的權威,不僅如此,他還主動挑起事端,對不臣服的小國用兵。”
“王莽的肆意而為,讓周邊諸國紛紛拒絕臣服於新朝,無端的戰爭讓數十萬軍隊長期深陷邊疆之地,動用的人力財力更是不計其數。”
“為了充實西海郡,王莽將大量罪犯移民於此,為內憂外患埋下禍根。”
“王莽掌權之初,大肆封賞親信,為了順利專權,他對西漢劉姓宗室宗進行打壓,先後將數十位諸侯王以及百餘位子侯罷黜。”
“至此,西漢宗室徹底與王莽劃清了界限,這為日後劉姓宗族起兵反抗王莽奠定了基礎。”
“王莽推行的新政和一系列執政措施,激怒了社會各階層的人民。山雨欲來風滿樓,王莽的統治開始出現危機。”
“公元16年,山東琅琊人樊崇率眾起義,次年荊州發生饑荒,饑民匯成幾股起義大軍,圍攻青徐二州。”
“王莽匆忙派大將景尚前去鎮壓,最終景尚戰死,起義之火迅速燃遍全國,王莽感到茫然失措。”
“公元23年冬,起義軍攻破長安城,王莽跑到漸臺被商人杜吳一刀砍死。”
“杜吳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殺死的就是新朝皇帝王莽,他將王莽的佩綬交給校尉公孫賓,公孫賓立即認出了王莽,便將王莽頭顱看了下來。”
“其他人聽說這是王莽的屍骸,紛紛湊上前去將王莽剁成肉塊。”
“王莽首級被送到宛城獻給了更始帝,老百姓提著王莽的頭顱玩開了足球遊戲,有人為了洩憤,竟然將王莽舌頭割下來給生吃了。”
“王莽建立新朝後,當了15年的皇帝。”
“在這15年裡,他雄心勃勃的推行新政、沒事找事的對外用兵、肆無忌憚的貶廢漢宗室、心力交瘁的平定起義。”
“另外,王莽是一個擁有嚴重強迫症的民族主義者、理想主義者。”
“在他掌政的15年中,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有強迫症的民族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絕對不能當皇帝!容易在作死的路上狂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