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我記得張姑娘前面提到大宋應該有五六位皇帝不作為吧!大宋一共歷經幾代?難道一位好皇帝都沒有嗎?這不太可能吧!
“大宋歷經18代皇帝,其實有些皇帝不錯的,一百種人有一百種看法,好皇帝肯定有,就看自己怎麼看了,你看趙匡胤能排到十大傑出皇帝是好皇帝吧,那他留下的弊端也不能否認。”
“宋神宗和宋哲宗算是大宋的好皇帝了,可惜有遠大的抱負,但兩位都是英年早逝之人。”
“上位的皇帝,幾乎都會做出一些對國家有益的改革,可是有些改革比不上他們的禍害。”
趙匡胤:那我大宋真的沒有什麼有作為的皇帝嗎?
“那我倒要給宋太祖盤一盤了。”
“宋太宗趙光義,說起趙光義這個人帶軍打仗不行,搞政治搞陰謀詭計絕對一把好手。”
“本來說好的“金匱之盟”宋太祖傳宋太宗,宋太宗傳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最後硬生生的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後代。”
“而且趙光義絕對是北宋第一個敗家子,“斧聲濁影”趙匡胤不明不白死後留下的精銳部隊讓趙光義一次幹光。”
“貪功冒取竟然打起了契丹幽雲十六州的主意。”
“三十萬大軍啊,竟然讓耶律休哥打的潰不成軍,一代帝王最後竟乘坐驢車逃跑,喜獲“高粱河車神稱號”!”
“其後,宋太宗放棄征伐,改為固守城池。”
“國內改革方面,宋太宗放寬選拔人才制度,重視農業發展,開荒還田、開鑿河道。”
“到了晚年,宋太宗性情大變,大舉加重賦稅,沉重的擔子使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義頻生。”
“宋太祖覺得如何?”
“宋真宗,名為趙恆,為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
“在其統治宋朝初期,因勤於朝政,經濟得到發展,堪稱治世。”
“然這種局面並未持久,景德元年,遼人來犯,宋真宗率兵親征,卻在澶淵一戰後與敵求和,使用錢財進貢,以保安定。”
“此次為宋朝第一次向敵人求和,自此,宋朝屈辱史就此開始。”
“宋真宗這種“破財免災”的辦法為百姓帶來了極重的負擔,民間常有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