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6章杯酒釋兵權 (1 / 2)

“這也就導致了整個大宋無人能打,這也是大宋積貧積弱的最主要的原因,要知道本身文臣和武將就應該是相互協調和相互制衡的存在,離開了誰都不行,沒有文臣無法治國,沒有武將無法定國,這也是最後宋朝總是打敗仗被欺負的最重要的原因了,根源之始便是太祖趙匡胤了。”

“其實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一舉動造成的影響雖然是積極和消極都有,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消極影響帶來的弊端更大,對於後世產生的惡劣影響也是更深,如果不是這麼一個舉動,武將地位也不會就越來越低,後世大宋也就不至於越來越慘,而且貪汙腐敗現象也就不至於那麼嚴重,後世的大宋冗兵冗臣,積貧積弱,根源之始,便在於此了。”

秦始皇:這大宋滅亡,宋太祖是埋下隱患是一個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後面這些皇帝不懂變通。

朱元璋:經濟發展不錯,軍事一塌糊塗!

朱棣:自己也是武將,還輕武,自己瞧不起文人吧,還重文,真不知道怎麼想的。

“這也是趙匡胤留下的最大的隱患“崇文輕武”!”

“北宋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重視文官,導致滿朝文武大臣大多數都是文臣,上陣殺敵也派不出幾名得力干將。”

“北宋的重文輕武的政策,帶動了民間的重視學業的浪潮,由此產生了這樣一句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考取功名成為了民間讀書人的唯一追求,可是這也造成了會練武的人越來越少了,朝廷中也出現了武將的大量缺失的現象,文臣對法律的瞭解比武將多,這也是宋朝重視法律的一個重要因素。”

“趙匡胤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革除地方的不良因素,也促進了法律的完善和補充,但是也造成了外敵來犯時,沒有抵禦能力的重要因素。”

“由於文風盛行,確實讓宋朝內部快速的從戰亂中安定,變得朝氣蓬勃欣欣向榮,但是也導致了宋朝的軍備廢弛,軍人的地位低下,最終導致在面臨外敵入侵的時候不堪一擊,只能割地賠款,屈辱求和。”

“趙匡胤登基後遵循一套祖宗家法,那就是在朝廷設立專職官員,分權職能和事權。”

“趙匡胤的這張政策的出發點其實還是防著武將,防止藩鎮割據和武將專權,趙匡胤把宰相的權力交給樞密院來掌管,而財政權被三司分割,宰相只有一點的行政權力。”

“同時,又設立了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和三司,從此各個掌管主要權力的官員的權力都被削弱了。”

“相權的分散,就會帶來趙匡胤權力的加強,趙匡胤把這些都當做了他的心腹大患,千方百計的對付宰相和對有野心的人加以防範,這些都讓趙匡胤失去了支持者,失去了民心。”

“就這樣趙匡胤為了捧高文人,輕視武將,導致宋朝軍事貧弱,為北宋日後埋下了隱患。

“如果趙匡胤能活的久點,或許政策會改革,我覺得,就算到時候趙匡胤還活著,對於外敵的時候,也無力反擊了。”

“開寶九年八月,宋太祖想要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宋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燭影斧聲”的歷史疑案,其弟趙光義即位後忙於整頓朝政,統一事業暫告停止。”

“前面也有講過,大宋後面沒有幾個能抗大事的皇帝,皇帝不知變通是一回事,皇帝無能是一回事,趙匡胤留下的隱患才是主要。”

“把“崇文輕武”當成組訓,真是可笑至極,為什麼不學學明朝組訓呢?”

朱元璋:老趙啊!你這才當了多長時間皇帝,就去世了,你要不要查查你弟弟?

趙匡胤:我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局,我如果還能活著,一場征戰我如何發現不了軍事方面的問題,我弟弟已經讓我殺了,他後代不行,我就不可能在留下這個隱患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