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寡人聽到這新武廟上位之人後,直接把當時提的皇帝一聽而過了,岳飛將軍這句話說的對,當想起這皇帝是誰的時候,這新武廟就沒什麼可討論的,到了明朝也是廢除了,我們就當聽聽這幾位的能力吧!
朱元璋:對,就當聽聽能力,大家討論討論話題就行了,反正今天就結束了。
曹操:白生氣了,你說趙匡胤的大宋以文治國,他怎麼可能不搞事情,瞎操作玩的倒挺六!
趙匡胤:我以“道德”標準武廟怎麼就不行,吳起和白起兩個一個殺妻一個殺了幾十萬人,怎能上武廟,對的起武廟這神聖之地嗎!
劉秀:你腦子……
“咳咳!我繼續講,要不然今天就講不完了。”張言希抓緊岔開話題,她要是不攔住,這位就要被罵慘了。
“與此同時,管仲還在齊國境內開闢荒地、興修水利,使得齊國的農業蒸蒸日盛,農業興旺發達則農業稅便有了來源,齊國從此擺脫了貧困的局面。”
“管仲他還在齊國每三十里設定一處客舍以接待外國的商人,極大地促進了齊國魚鹽之利的提高,從此“商賈歸齊若流水”。”
“另外,春秋之前並沒有“邑”這一個概念,管仲將天下人劃分為士農工商之後,各行各業的人便有了各自生產發展的區域,以至於邑聚集區開始慢慢出現。”(邑就是現在城市)
“邑的存在促進工業的發展與商業的交換,工商業的發展又使得邑不斷最佳化,傳統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商業稅為齊國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收入。”
“邑的出現又促使縣、鄉、卒等早期的城鎮出現,有利於國家對人口的管理,從而改變了部落時代老百姓的野蠻思想,無形中維護了國家的穩定。”
“經濟上管仲給齊國帶來了穩定,讓齊國脫離了貧窮,軍事上,他也作出了重大改革。”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穩定的政治環境,又有強大的經濟支撐,強軍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管仲打破齊國原來的軍事制度,建立了伍、小戎、卒、旅等體制。”(類似於現在的軍師旅團營)
“他加強了軍隊的組織編制,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他推行了“甲兵制度”,規定了士兵的裝備和訓練標準,他透過實行“烽火制度”,加強了軍隊的通訊指揮能力。”
“早期的軍隊一般是由貴族管轄,新的軍事制度實施後,軍隊由國君直接掌管,進一步瓦解了舊氏族貴族的權力和威脅,加強了國君的權力和控制力。”
“另外,軍隊每天的春天和秋天進行訓練,農忙之時則以農業為主,既能夠提高實戰水平,又可以保障國家的經濟來源,與南北朝時期的府兵制頗具異曲同工之妙。”
“有經濟和軍事兩大方面的改革,就少不了人才和政治方面的改革,政權也是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