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0章善始者不必善終 (1 / 2)

“公元前二七九年,正當全勝在望之時,燕昭王因病逝世,遂由太子樂資即位,就是燕惠王。”

“燕惠王作太子的時候,就與樂毅有隙,所以當他即位以後,雖然沒有把樂毅當做仇人,但卻用而不信。”

“齊國大將田單探知燕惠王與樂毅的關係之後,乘機進行反間,派人到燕國散佈流言蜚語,說:“除菖城和即墨兩處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國軍隊手裡,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難道用幾年功夫還打不下莒城與即墨嗎?其實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他叛燕自立做準備。”

“還說:“樂毅本欲自當齊王,過去因不願承擔辜負先王之名而未敢自立,現在新王即位,樂毅大概不會再有所顧忌了。假如新王另外派個將軍來代替樂毅,恐怕莒城和即墨就危在旦夕了”。

“燕惠王本來就有疑於樂毅,聽了這些流言蜚語,不加考察就信以為真,於是下令派騎劫為大將去齊接替樂毅,掌握兵權,要召回自己所不滿意的樂毅。”

“十分突然,樂毅不能不考慮返國的後果,樂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權,意味著燕惠王,聽信謠言,對自己發生了懷疑,欲加罪於自己,如果聽召歸燕,很可能身遭不測,這樣的結局,不僅前功盡棄,而且也死得不明不白。”

“他認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何況就他和燕昭王的情誼來說,可以說是有始有終了。”

“假如他回燕萬一為新君所殺,那將有損新王之名而對不起先王。於是樂毅決定拒絕回燕而西向去趙,趙惠王對樂毅也十分敬重,聽說他歸趙,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封他為望諸君。”

“樂毅和岳飛一樣,都是受君王的間陷,還有臣子的挑撥離間,只不過,樂毅有選擇岳飛沒有選擇。”

岳飛:對啊!我能跑到哪去?

孝莊: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岳飛沒有選擇,天下國家只有一個大宋!

和珅:有的人還知道後悔呢?有的人知道嗎?

岳飛看向囚禁的自己,苦澀一笑,可不是,有的人,再給一次機會,他還是不會後悔。

“對,燕惠王后悔了,那後悔有用嗎?”

“騎劫是個寡恩少謀而又驕誑自大的人物,他以新的大將身份來到齊國,接收了樂毅所統率的軍隊。”

“他推掉樂毅原來的戰略部署和爭取齊人的正確政策,而施之以殘苛,這就激起了齊國軍民的強烈反抗。”

“田單利用這一有利於己的形勢和騎劫的驕誑,用火牛陣,在即墨城下大破燕軍,殺死騎劫,繼而乘勢收復齊國所失之城邑,將燕軍逐出齊境,而迎齊襄王於莒城,重返臨淄。”

“用騎劫代替樂毅統領燕軍,結果釀成慘敗,使燕國軍破將亡,盡喪齊地。”

“因此,燕昭王深為懊悔,同時他又怨樂毅離燕就趙,擔心趙國起兵用樂毅而乘燕軍新敗進攻燕國。”

“於是他給樂毅寫了一封委婉的信,回顧了先王與樂毅的情誼,檢討了自己誤聽流言的過失,同時也責備了樂毅背燕投趙為不義,要求樂毅再度返回燕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