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9章樂毅大將軍 (2 / 2)

“最後一位將軍,樂毅大將軍,一位改變七國格局的人,這真的是亂世之中出英雄啊!一個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三國時期,英雄好漢太多了,而這樣的亂世也是他們的悲劇,諸多英雄又有幾個有好的下場。”

“樂毅系將門之後,其先祖樂羊,曾為魏將,因伐中山其後世子孫就以此地為家。”

“樂毅在少年的時候,就十分聰穎,品行端正,具喜好兵法,後來因為趙武靈王在王位繼承上發生內亂,在魏國當了大夫。”

“樂毅是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魏國的使臣,出使到了燕國,因為燕國的燕昭王幾句好話,給了樂毅一點甜頭,樂毅就留在了燕國,成為燕國的一名大將,並率領著弱燕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這讓樂毅一下子就從歷史舞臺的幕後站到了臺前,不知道大家對次怎麼看?”

“不久,樂毅奉魏王之命出使到燕國,當時,燕昭王復國不久,為了要報齊國趁亂派兵大舉滅燕之仇,築黃金臺招攬賢士,注意改革,修明政治。”

“燕昭王素聞樂毅才能出眾,頗有賢名,於是就極為恭敬,優禮有加,同樂毅做了知心朋友,打算重用樂毅,樂毅於燕昭王待之以誠,於是就留到了燕國,做了燕昭王的亞卿,用自己的才能幫助燕昭王訓練軍隊,準備伐齊。”

“這時的齊國在諸侯之中,其勢力是比較強大的。”

“在南方,曾大敗楚將唐昧於垂沙,在西方,攻佔了趙國,擴大土地千餘里,正欲與秦爭霸中原。”

“但同時,由於齊湣王驕橫自恣,對內欺民而失其信,對外結怨於諸侯,因此國內政治局勢不穩,臣民離心,形勢日益惡化。”

“但是想要打倒齊國還是遠遠不夠的,齊國霸主之餘業,地廣人多,根基較深,且熟習兵法,善於攻戰。”

“對於這樣一個大國,雖有內患,僅由燕王一國單獨去攻打它,恐怕很難取勝,如果燕王一定要去攻伐齊國,必須聯合楚、魏、趙、韓諸國,”使齊國陷於孤立的被動地位,這樣方可制勝。”

“作為一位軍事家和一位高位者,他們也知道齊國不是那麼好打,樂毅也想到了合作的關係。”

“燕昭王也相信了樂毅,接受了樂毅的建議,遂派樂毅為使者去趙國約會趙惠王,並透過趙國進說秦國予以援助,同時又派劇辛為使分別到楚國和魏國進行連絡。”

“各國因怨齊已久,聽說聯兵伐齊,均表贊同,於是,燕昭王悉發全國之兵,派樂毅為上將軍,會同秦、趙、韓、魏之軍,於公元前二八四年興師伐齊。”

“齊湣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於濟水之濱,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齊湣王大敗,遂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

“趙、韓、魏、秦四國軍隊,在濟水大捷以後,各自罷兵,班師回國。”

“而樂毅則率燕軍深入齊國腹地,追齊湣王至齊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孤城難守遂率少數臣僚逃往莒城固守,樂毅攻入臨淄,把虜獲的珠玉珍寶、車甲祭器悉數運回燕國,就連齊國的鎮宮鍾,也做為戰利品展於燕國的宮廷之中。燕昭王對於獲得的重大勝利,充滿了喜悅,遂親自到濟水前線慰勞將士,為酬謝樂毅的功勞,把昌國封給他,號為昌國君。”

“樂毅率燕軍留齊五年,先後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聊城、莒城,即墨三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

“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

“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