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2章三顧茅廬 (2 / 2)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作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作為軍事家,諸葛亮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

“有這樣一位足智多謀的人,蜀漢還是由盛到衰,就連諸葛亮此人最後也是因為積勞成災而去世,造成蜀漢敗落的後果不得不提一場戰役——夷陵之戰!”

“劉備,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上到白髮老翁,下到三歲孩童,都可以對此人說上兩句,有人說他太仁義,這對於君王來說宅心仁厚並不是什麼好事,作為出身卑微,沒有可以倚仗的強大家族的劉備能在群雄爭霸中佔據一角之地,此人的雄才大略也不不容小覷!”

“在這次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太意氣用事了,這也算是他不能成大事的一個性格表現,因失結義兄弟關羽便舉全國之力興師東伐孫吳。”

“戰爭中又缺乏相應的帶兵打仗的謀略,沒有軍事家的隱忍,致使夷陵之戰慘敗,剛建立不久的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蜀漢的智囊出現也基本出現在劉備“打天下”階段,劉備死後,蜀國將才死的死,老的老,蜀漢也沒什麼能征善戰的人才了,只有一個諸葛亮為了這蜀漢而積勞成災。”

“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劉備佔據益州為由,向劉備索要荊州,此時的劉備剛剛拿下益州,正是志得意滿之時,哪裡會搭理什麼孫權?”

“當時的劉備只是敷衍了事,孫權一聽,頓時勃然大怒,同樣都是一國霸主,這劉備居然這麼敷衍自己,完全就是在戲耍自己。”

“於是,孫權派呂蒙偷襲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得知後,親自率領五萬大軍支援關羽,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卻沒曾想到,曹操前來插手漢中之事,一時間,劉備、孫權不敢繼續爭奪,共同抗曹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劉備與孫權再次言和,江夏、長沙、桂陽分屬東吳。”

“兩國剛合好,架不住隊友的騷操作啊,劉備攻打吳國,有個原因是因為關羽的死亡,可這事真不賴人家吳國。”

劉備稱王后,關羽在荊州鎮守。”

“最初劉備將荊州交給關羽鎮守時,諸葛亮曾再三叮囑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方能保住荊州。”

“關羽雖然當即表示“軍師之言,當銘肺腑”,可之後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北攻曹操,東辱孫權”。”

“孫權曾派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前往荊州與關羽聯姻,想要娶關羽之女為兒媳婦。”

“按理說孫權作為江東的一把手,與劉備這邊的二把手關羽聯姻算是很給面子了,可關羽竟然怒斥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等到諸葛瑾將關羽之言稟報給孫權後,孫權大怒,兩人由此結仇。”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