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並失敗的皇子,下場往往只有身首異處這一種結局,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只是一個流放,或許李世民真的很愛這個孩子,可是唐太宗的所作所為讓這位走上了一條通往毀滅的道路。”
李世民:沒想到一切的結局,根本是在我身上。
朱元璋:太宗皇帝你喜歡這個太子也好,不喜歡也罷,也不知道你是哪個時期的皇帝,要是李承乾還小,最好是先把輔臣撤了,兩父子再談談心,真不喜歡想要換人,提早說清楚,別搞成父子相恨。
李世民:朕這邊剛給太子安排輔臣,馬上就撤了,另換人教太子。
秦始皇:實踐出真理,還是拜訪民間才能懂的天下。
李世民:始皇放心,這一次我會看好太子的。
呂雉:唐太宗這是沒打算換太子嗎?那不就沒有李治和武則天的事了?
劉備:沒有太大的影響,也就他那個位面會出現問題。
岳飛:有時候不爭也是一種好處。
馬皇后:太宗皇帝應該是想一碗水端平,有其父必有其子,李淵就是這種性格,可是皇室之中,這種愛子行為是要不得的。
朱元璋:皇后這句話說的對,李世民應該就是這種想法,誰都愛,誰都在乎導致了一個不安,一個野心膨脹,到了兄弟相殘的地步。
朱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種自保,也是一種莫大的智慧,或許不爭才讓李治獲得了最大的成就,寶座“從天而降”,這也是傻人有傻福了!
乾隆:但從另一方面講,李治在位期間可沒有特大的政績,反而因為他的懦弱,致使權力的天平一再向武后傾斜,李唐江山因此雞犬不寧。
李隆基:這話說的,怎麼沒有政績了,*********,那不是嗎?
曹操:那李恪又是啥情況?
“李治即位之後,還是頗有亮點的,比如將大唐版圖擴充最大!這是李治最大的亮點,從這一點看,唐太宗和後面的唐玄宗都不如他,不過他還有最大的詬病地方,就是被武則天搞了事情,將大唐江山斷送了!”
“說起李恪,我給大家看下我對四位皇子的排名。”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這四位算是能力最強,的四位皇子要是論個高低應該是李恪、李治、李泰、李承乾。”
秦始皇:朕都覺得這李承乾和扶蘇差不多了,這居然還排在最後,那這第一是有多高的評價!
劉伯溫:就一個“高”字,就是對於一位皇子來說最高的評價,內容還是應該張姑娘來講。
商鞅:為什麼?能力最強,就因為一個前朝血脈就沒有了皇位的選擇嗎?簡直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