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5章承繼乾坤 (2 / 2)

“這名起得好,字也取得妙,似乎冥冥之中就已意味著他無限光明的前程,一個“高明”的人,當然是一塊“承繼乾坤”的上好料子。”

“在襁褓之中,就被封為“恆山王”,6歲時,徙封“中山王”,8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2歲時,開始接觸具體的軍國政務,14歲起,已揹負起“老頭出去浪,我留京監國”的重任。”

“這麼一個乖巧孩子、未來的大唐接班人,為何又會走上謀反篡位的死路?這個位置可本來就是他的呀!”

“李承乾,是一個性聰明、特敏慧、丰姿俊嶷、仁孝純深的人,李世民對這個兒子是極為寵愛的,自李承乾幼時起,李世民對於他的愛可謂是“氾濫”。”

“李承乾3歲多的時候,李世民就為他精心挑選家教老師,讓“研精丘素、怡神典籍”的長孫家慶教他讀書。”

“李承乾5歲多的時候,李世民令“秦王府十八學士”中的陸德明、孔穎達二人負責教導李承乾學習儒學經典。

扶蘇:這是張姑娘提的那個儒家人。

李治:老頑固一個。

“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李承乾在十來歲之前一直都是個好孩子。”

“他尊師重道,孝順仁厚,富有才華,李承乾監國時,李世民也曾評價他:“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對於這個合格的後繼之人,李世民給予的父愛沒有保留。”

“在李承乾幾次生病的時候,李世民請來道士秦英、天竺高僧波頗等人為他祈福,更特地修建了西華觀、普光寺等,又下令減免囚犯罪行。李承乾加元服、娶太子妃蘇氏、喜獲嫡長子李象每逢大事,李世民都為其大赦囚徒、天下大酺。”

“為了提高太子威望、鞏固東宮勢力,李世民還曾下詔,讓東宮設定崇文館,同時,李世民親自挑選眾多大臣出任東宮輔臣。房玄齡、魏徵、張玄素、于志寧、杜正倫、李百藥、孔穎達、岑文字、馬周等人,都是李世民為李承乾安排的賢德之才。”

“到了後來,李世民更是下令,讓三品以上的嫡子盡皆入仕東宮。”

“一個父親對於兒子的愛護與栽培,李世民是做得很到位的。”

秦始皇:這孩子也不錯啊!為什麼會謀反?

“大抵是從長孫皇后病逝之後不久就開始了,慈母早逝,李承乾過早地失去了長孫皇后溫柔的庇護,他的一言一行,也總會因為“太子”二字而被無限放大。”

“他每天要面對的,還是魏徵、張玄素、孔穎達這種連皇帝老兒都敢當面懟的狠人,即便是李世民,也經常被魏徵嗆得上氣不接下氣,更何況是李承乾?再者說,並非每個人都是李世民,都有那麼一副寬廣的容人納諫胸襟。”

“李承乾是“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出生以來就一直很順,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教育”,諸多的理論與教誨在他身上缺乏“實踐與體會”。他不像李世民那樣經歷了戰亂的洗禮、見識過民間疾苦,許多道理他都很難明白。”

“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每個當爹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有出息。”

“也正所謂“父虎無犬子,”李世民是個什麼人?上馬“天策上將”,下馬“天可汗”,罕見的帝王之才。”

“對於這幾位鋪臣來說,你父皇都這麼厲害了,你怎麼能差呢,你應該和你父皇做的一樣好,甚至你就應該比你父皇強?”儘管李承乾已經做的足夠好,可這幾位輔臣還覺得不夠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