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宋朝當兵者,都要在臉上刺字,這在以前都是對犯人的懲罰,可是在宋朝卻用在了了為國征戰的漢子們身上。”
“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的地位,勢力都低下到了一個極點,也是後來宋朝所受屈辱的根源問題,從一開始大宋就錯了。”
“在一個最富有的朝代,能夠想象堂堂為國征戰計程車兵,各個都面黃飢瘦,他們本就在邊關苦寒之地,又要時時刻刻提防著敵軍的進攻,壓力巨大,可就這樣一群精忠報國之人,可是莫說軍餉,就連糧草都不能保證供應,甚至有時候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飽飯,就連附近的山上,湖裡能吃的野獸和魚他們都已經找遍了,可依舊有人在捱餓,這還是天暖的時候,到了冬天,可想而知。”
“戰士們啃著乾硬的餅子,穿著破舊的冬裝,身上還套著被凍得冰冷無比的鐵甲,甚至就連這寒冷的鐵甲,都是極少數的人才能夠擁有,而朝中的文臣,此時卻是盡享太平,餐桌之上全部都是珍饈美味,身邊美人侍奉,而那一道道珍貴的菜品卻是隻吃一小口,剩下的就全部丟棄,今日打造一輛掛滿珠翠的馬車,明日為了某個青樓名妓一擲千金,後天又因為飯菜不合口而全部倒掉。”
秦始皇:這都連胡亥都不如!
劉徹:就這種國,這種朝代,盡什麼忠,報什麼國,沒有這些將士,還想大魚大肉,重文也不能輕武到這種程度!
李世民:有此國家,怎能不亡!
“作為一位收復半個中原的大宋來說,趙匡胤還是有所功績,所有的混亂腐敗,主要還是來自大宋二代開始,趙匡胤駕崩後,他弟弟趙光義繼位,把“重文輕武”當成祖訓,才有了後面的大宋根基慢慢倒塌。”
“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因後世之人毀掉基業的不少,後面會一一講解,現在讓我們看下第二位女子。”
“這位人物,在後世也是廣為流傳之人,我們後世也有很多地方為其設立著廟宇,她流傳至今的故事莫過於“代父從軍”,這就是第二位巾幗不讓鬚眉女子——花木蘭。”
“花木蘭,北魏宋州虞城人,巾幗女英雄,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我們種花國所喜愛的。”
“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花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做為一名女子花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
“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在花木蘭和秦良玉兩位女英雄之間,秦將軍的戰功,功績,樣樣都比花木蘭強的太多,不過花木蘭在我們影響的更深一些,我們後世有句古話叫“人人都想做花木蘭”花木蘭代表的更是我們廣大女同胞們,不服輸,不比男子差的偉大抱負,古代對女子苛刻,我們後世,就算到了現在像哪種瞧不起女子的百姓,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