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痘”、
“疹痘”,即國際通稱的
“天花”。有關此傳染病的最早記載,見於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傷寒時氣溫病方》:“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
“虜瘡”這種傳染病非中國本土病毒。當時坊間傳,
“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東流,遍於海中”。為何稱為
“虜瘡”?葛洪考證:“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但葛洪所記疑點多多,
“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
“建武”是東漢第一位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年號,在葛洪之前至少還有晉惠帝司馬衷等三位皇帝用過
“建武”年號。有學者據光武帝劉秀時的名將馬援,在南征交趾(今越南染疾死亡的傳說,認為
“建武”是劉秀的年號,進而考證,天花最早是東漢時由馬援南征軍帶回來的。
筆者查《後漢書·馬援列傳》,確有馬援
“出征交阯(趾”,得傳染病死亡的記載,但應是感染瘴氣(瘧疾,而非天花。
雖然葛洪所記存疑,但兩點事實應肯定,一是天花是外來傳染病,二是中國人對天花認識很早。
現代考古專家曾在3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發現天花病,並推測,天花在公元四世紀時從埃及或印度向外傳播。
整個十八世紀,歐洲超過一億人死於天花。天花雖兇,但由於中國最早發現了防治天花的辦法,因而天花在中國並未像在歐洲那樣造成空前的災難。
據清朱純嘏《痘疹定論》記載,在宋代趙恆(真宗當皇帝時,已有
“王素種痘”的記載。此種痘技術後傳入歐洲,才有了更有效的
“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手段。目前,天花是惟一被人類消滅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