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風,即麻風病。又稱
“大麻風”、
“天刑病”、
“癩大風”、
“癩病”等,是古人畏懼的又一惡性傳染病。《黃帝內經》記載:“癘者,有榮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面板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
“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冉耕曾患麻風病,孔子前去看望他,從窗子外握著他的手,連聲感嘆:“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說成白話就是,德行這麼好的人卻得這種病,這就是命吧!
《史記》中未明說冉耕患的是麻風病,僅稱
“惡疾”。但東漢學者何休曾就《春秋公羊傳》中的
“惡疾”作注:“謂瘖、聾、盲、癘、禿、跛、傴、不逮人倫之屬。”結合冉耕被隔離在屋內,只有
“癘”這種惡疾符合條件。古代將感染癘風的病人列為
“不宜結婚物件”。據《大戴禮記·本命》記載,最晚在漢代已有
“五不娶”風俗,其中之一就是
“世有惡疾不取(娶”。古代患麻風病的名人除冉耕外,還有初唐詩人盧照鄰等。
盧照鄰病中曾寫下《病梨樹賦》,訴說自己的痛苦。當時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曾給他開方療病,但一直沒有治好,最後投河溺亡。
據記載,麻風病在隋唐時期曾一度大流行,唐朝廷在一些寺院專闢
“癘人坊”,這也是中國設立麻風病專治醫院的開始。虜瘡,古人最早發現防治辦法的傳染病虜瘡,又稱
“宛豆瘡”、
“天行發斑瘡”、
“豆瘡”,明清時則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