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曾問過徐義,在奚部和契丹沒有擾邊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出兵?
“凡是這種歸屬反叛,反叛歸屬,從不安穩,出爾反爾的行為,在本帥眼裡那就是叛亂者!要歸屬,就徹徹底底的歸屬,解甲歸田,安靖交予我大盛。”
“要不就組織點像樣的軍伍,擺明陣仗,跟我神策軍打一場,不死不休!”
“這一次朝廷派我神策軍北上,不是來這邊過家家的,是來打戰的。若奚部契丹多年不擾邊,難不成我神策軍要直接換個番號,改成幽州軍不成?”
“不管對方如何,本帥就是要打,必須打服了打趴了!”
事實上,神策軍離京,確實是出征,而不是駐防。而自從神策軍抵達幽州一帶,朝廷就再沒有作戰的詔令了,似乎就像對待各地方節度使一樣對待神策軍。
徐義很擔心,從此後他就需要常駐幽州了。
長安的產業收益,據崔穎和徐清的來信知曉,從來不曾少過一分一厘。只是細柳營的軍城裡,朝廷工部派遣了不少的官員······這正是徐義擔心的。
聖人不是傻缺,相反,那是個排的上號的明君,最起碼現在還是。
在徐義獻出火器時,他就想到了推廣火器可以讓朝廷控制住地方軍伍。當徐義帶著神策軍出征後,也就有了插手細柳營軍城的時機。
徐義擔心的並不是朝廷的插手,而是自己在細柳營制定的那些制度,會被朝廷的混蛋官員執行成面目全非······兩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那些工匠養成習慣;兩年的時間,更是不可能讓那些工匠具備硬抗工部官員的素養。
徐義有私心,也有公心,雖然一直在公私之間糾結,卻也從來沒想過把細柳營軍城當做私產。可以作為勢力,不可能成就私產。
也就是這樣的心裡,徐義很擔心在沒有完全規範且形成絕對制度執行時,朝廷這樣接管了,會導致不可估量的後果。
所以,徐義需要儘快在幽州打一場大戰,讓聖人和朝廷不敢隨意的動細柳營軍城的一切!
於是,大軍出征了······
應該是大軍出征的訊息傳遍了北部,徐義也沒想過遮掩。
當大軍北出燕山,過薊州,即將到達灤河一帶時,斥候終於發現了有敵方的動靜。
“大帥,太平山一帶發現奚部和契丹精騎近萬,步卒不計其數。此地接近平盧地域,是否聯絡安將軍輔助作戰?”
薛嵩看著斥候的奏報,對照著地圖問徐義。
到底是還沒有習慣神策軍的戰力呀,也就萬騎而已!
“光弼兄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