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軍大營裡幾匹快馬飛奔而出······
奏報是早就寫好的,這所謂的圍困帥帳,本就是徐義料到的。奏本上無非是新增傷亡的數字而已。
所以,在徐義進去營帳的第一時間,就當著許嵩的面,讓徐思順新增了幽州軍的傷亡數字,直接派人快馬急遞了。
很隨意,薛嵩卻感覺很恐懼。
當初說是傷病戰兩千,那時候只感覺這徐帥是機巧百變,現在看到確實算無遺策。
很慶幸,因為當初的淵源,薛嵩仗義的性子,這一次一直都在盡力的維護著兩人的關係,沒有摻和那些他聽聞卻不知情的爛事。
“薛將軍,我記得當年我成說過,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我幫忙,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此話至今有效!”
徐義這時候真的有大帥的氣度了,最起碼薛嵩就有這感覺,那種威勢和氣度甚至比當初他老爹更強。
“願追隨大帥!”
薛嵩知道,這是徐義認可了。
“將營帳搬過來吧。我估計朝廷會有相關調遣的,先與神策軍合營,相互熟悉熟悉吧。”
這事吧,從一開始幽州軍的將領就已經置身事外了,對於朝廷而言,或許真的就看成一次譁變了。
徐義的奏本里也沒有真的去將責任強加於任何人身上。
朝廷也不存在處置軍卒······這都是將帥的責權。
但是,出現了幽州軍和神策軍不合,也就有了調動幽州軍將領的可能······這也是徐義所期望的。
對於幽州軍的這班人,徐義是真不想有交情。可以肯定,十多年後,幽州軍的這些將領,很大程度上將都是安史之亂的將帥。
在徐義沒確定是否阻止,或者是否有能力阻止安史之亂之前,徐義還是想遠遠的避開這班人。
從東都練兵,到長安籌建神策軍,再到這一次出征幽州,徐義越來越能感覺到大盛朝軍制的混亂。
想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從頂層設計開始,也就是從朝廷的稅制、官制、軍制等等各方面開始,才是避免亂局的辦法。
可徐義有自知之明,不確定自己有能力改變整個大盛朝的固有體制,太難了。
就比如說軍制,曾經輝煌的府兵制,軍功爵制度,隨著土地兼併的發展,已經失去了軍功爵的基礎,大盛朝已經到了無地可賞的地步。
爵位,也就成了一種榮譽,一種哄人玩的玩意兒。
想要改變這一狀況,勢必需要動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不要說徐義不想動,就是想,也沒這個膽量和能力,再說了,好像自己也是既得利益的一方,沒有動的立場。
朝廷的那些賢良也並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了,看明白了,都捨不得去動。
至於官制和稅制,那是人家宰相的職責範圍,他一員武將,還不到操那份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