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海默星D21早期開發使用的是“蜂D065X”型登陸艦,在氫燃料型登陸艦中很具有代表性。如果大氣裡有水或氫+氧,它可以一次投放88噸裝置,就地補充燃料後攜帶55噸貨物回到同步軌道層;如果沒有,那麼燃料全部要由母艦提供的同時,只能攜帶53噸裝置至地面,返回軌道層幾乎只能空船(30噸內)。放在K7E1上,就算低引力能節省一點運力,裝置部署和回收時間也完全無法達到要求,佔據了挖礦時間只會讓收入更低。
總之,K7E1上挖金子,幾乎只能使用專門設計的登陸艦,價格跑去一千星幣也不是沒有,加上使用產生的成本及維護需求後,只有分出個分艦隊,長期留在抵抗陣線挖礦才合算。
同時狩獵和挖金子持續了半個月後,挖礦小分隊遭到了攻擊。
受攻擊的不止是少尉二、三號,包括了半個挖礦團,幸虧抵抗陣線的官方艦隊及時趕來把對方趕走,不然潘文可要哭了。
即使如此,在衝突中少尉二號還是被擊傷,在艦隊擁有海港號的情況下,仍然耗費了十數小時及價值數百星幣的材料進行修理。假如是分艦隊在此且沒有海港號,使用本地修理服務,維修費用、時間都會翻倍,可能因此錯過更多挖礦機會。
好的一面是因少尉二三號都是真的重護衛艦,並非紙糊的武裝商船,它們在衝突中奮力抵抗而受傷,獲得了抵抗陣線各船主的同情,因此不但本次開採所得是免稅的,潘文還拿到了更多關於K7抵抗陣線各方面的資料。
新的資料有兩份是來自挖黃金的老油條船主的,看過之後,潘文還是下定決心,在抵抗陣線留下分支艦隊,並著手採購之事。
留下的艦隊由重錘號艦長馬明帶領,加上少尉二、三號,共三艘船。
沒有留下潘玥兒或多麗絲,除了保留主艦隊的強力,主要原因是K7E1的挖礦沒什麼技術含量,基本就是聽抵抗陣線官方艦隊的指揮行動就行,甚至都不需要動用這麼好的護衛艦,潘文打算等有便宜貨了隨便湊些人再把三艘船換回來,配備一個財務組就好,這樣就算有所損失也不心疼。
安置挖礦艦隊的過程就靠抵抗陣線有很多來往於K7至K13各地的商人,透過中介方式,幾天的時間就拿到了新的往返運輸艦和專業地面開採裝置,還補充了十多名專業挖掘人員,總花費不過兩千星幣。
丟掉三艘護衛艦後,主艦隊在移動中就只有黃金號、海港號和胖墩號三條船。少尉一號直接就擺在海港號肚子裡,多麗絲也暫時接替海港號艦長職位。原學院指揮組則同時負責海港號副艦長和少尉一號艦長的輪替。
剩下三艘大船,但由於變成了全BOSS階艦隊,狩獵反而變得順利點了。
船少,吸引到有貪慾的傢伙就越多,但也因為船少,對手艦隊的平均水平也下降了很多,即使戰鬥頻度增加了點,實際收入仍然有所下降。
總的來看這次分離艦隊並沒有提升利潤,不過仍然是成功的,畢竟抵抗陣線的交火可能仍然在持續下降,如果哪天蟲子們暴動,有一天藍國可能向抵抗陣線求援都說不定。潘文都打算好了,把這輪打過,就不來K7了,專心整合好艦隊,回死亡之海和玩家們互相折磨一段時間。
想法挺好,藍國一方似乎也很配合,在潘文艦隊到達抵抗陣線二十三天時,一小群藍國艦隊對抵抗陣線落單群眾發動了圍剿。
擁有星系掃描能力的潘文艦隊立刻從戰術動作察覺到這可能是一支玩家組成的艦隊,因為以前的接觸經驗告訴他,藍國的邊境軍也配備了超遠距離探測裝置,對付絕大部分都沒接觸過該探測功能的艦隊都能起到突襲效果,無需正面來。
借用探測距離的優勢,潘文艦隊不但對圍剿艦隊執行了尾隨,同時遠端向抵抗陣線指揮中心進行了通報,不對等的情報優勢下,雙方展開合作很順利的前後夾擊了這幫夥計。
這個擁有超過四十艘護衛艦的艦隊被消滅,得到的三成戰利品提前讓潘文艦隊結束了抵抗陣線的旅程,啟程回MR243。
在MR243進行戰利品的處理很虧,只有死亡之海被封鎖前賽格伊斯的七成左右,但好處是這裡的物流量極大,各種物資裝備裝置的需求非常大,一些不怕事的物流、中介公司都願意直接付款拿下軍品級的戰利品。
由於潘文的艦隊不允許靠近小行星帶,原本應該很快的交易被硬拖了幾天。
這幾天中潘文也沒閒著,與MR243的404船廠和泰坦重工分廠進行了聯絡,並與他們的銷售代表在黃金號上進行了一次友好的磋商。
他並沒有下新的訂單,不過利用老客戶的身份透過磋商,很明確的得知了兩家合作在MR243可建造的戰鬥力最強的戰艦型號,如果重型艦購買限制再不解開,那麼該型號就是潘文艦隊的下一艘船了,它的名字,叫K999溫斯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