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的艦隊在進入預定區域之前的短短數小時間,在路上發生了兩次小衝突,物件分別是人類和蟲子。
與藍國艦隊的再次交鋒原因很差勁,但是並不是很意外——藍國艦隊在與一群蟲子的交戰中向外傳送了求援訊號,然而當時正準備擦過戰場對蟲群做實地考察的潘文艦隊沒有立刻做出回應。
倒不是潘文傻,而是求援訊號是使用的藍國國內製式訊號,這國家的艦隊從沒衝出過抵抗陣線,少量的訊號破譯線索還是抵抗陣線分享的,所以雖然只是沒簡單加密的訊號,破譯時已是在對方察覺之後了。
察覺外來艦隊,幾乎不用問就知道正和蟲子打著的艦隊會立刻通知周邊,以雙方當時約一百二十萬公里的距離潘文不用擔心艦隊的資訊被獲取太多,但是就算對方只通報大概航速和航向,接下來艦隊被人咬住也是大機率事件。
潘文當機立斷的放棄前往可疑小行星進行調查,命令艦隊緩慢加速選擇一條錯開戰場的線路逐漸與戰場拉近距離,打算拿到蟲群的實戰情報後立即啟動超空間跳躍程式。
行動方案應該不算壞,甚至在十多分鐘後,艦隊已經透過超限機甲組提前獲取了一些影片與雷達資料,可惜這群蟲子不知是數量少了還是被大部隊拋棄了,超限機甲組剛剛完成前出偵察不到五分鐘,還沒被黃金號回收,蟲子們就在藍國艦隊的火力覆蓋下死光了,然後藍國艦隊自然是調轉方向衝向潘文的艦隊。
其實潘文知道這事兒不能怪蟲子,因為他艦隊靠近戰場,又不是藍國人,必然被判斷為來做黃雀佔便宜的型別,這種情況下人類指揮官只有兩種選擇,趁著距離還不短艦隊也沒失速的時候撒丫子跑路,或者加快進度消滅蟲子趕在佔便宜者進入作戰距離前結束戰鬥。
說是調轉方向衝過來,但還好潘文字來就沒打算佔便宜,航道通往的區域藍國艦隊的後下方,藍國艦隊雖然在解決戰鬥後的第一時間調整了姿態,不過要完成慣性方向超過九十度角的變化,沒一定時間是不可能的。因此當時雙方在距離僅有六十萬公里的情況下,並沒有繼續靠近。
稍微判斷了局勢,潘文的艦隊再次微調航道,不打算理會藍國艦隊想直接跑路。
見潘文的艦隊趁著自家艦隊在特定方向相對失速的時候想拉開距離,指揮官不知道腦子過了些什麼,竟然選擇了遠距離開火!
該艦隊在遠距離的一次齊射放出了十一道光束,證明自身實力不錯的同時,也讓潘文覺得自己的選擇沒錯,就算他艦隊裡六艘船的戰力很強,也保證不了能在其他藍國艦隊干涉前全滅了這波,主要還是當時的距離命中率實在不行。就像藍國艦隊的這波攻擊,潘文的艦隊都不是以艦首戰鬥面迎擊,命中率都只有區區55%,僅有的六發命中由於距離太遠,面對被動規避動作持續打擊效果全靠蒙,這種狀態別說六發命中的是三個不同目標,就算是同一個,還剛好K到艦隊中護盾最低的重錘號,都不可能有結果。
類似的狀況假如潘文的艦隊處於迎擊航線,接下來的打擊隨著距離的緩慢縮短以及後續火力的精度休整,還可能有船被打傷,但是藍國艦隊相對他艦隊所在的方向是失速的,幾分鐘內雙方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在脫離打擊範圍前根本沒機會修正彈道,且因航向錯開,以側面迎敵的潘文艦隊也更容易透過變更艦船位置保證整個艦隊的護盾狀態。
從這個戰例就很容易看出來為什麼大家都儘可能避免開戰距離太遠,實在是遠了以後雙方的選擇都太多了,很難讓戰鬥按自己的預定方向發展。
顯然藍國艦隊不願意讓潘文的艦隊跑掉,也許是在兩輪炮擊後通報了敵情,雙方艦隊的距離在半小時後好不容易被拉大到八十多萬公里時,另一波艦隊斜插向兩者航行方向,導致潘文的艦隊不得不選擇開火。
攔截艦隊進入交戰距離時的位置不是航線正前方,與直行航線約有六十度角,如果不改變航線,潘文的艦隊將有超過十分鐘的時間曝露在攔截艦隊的主炮射程內,近點距離低於四十萬公里的情況下,潘文可不敢拿自家艦船的護盾做保障。
而要做還擊,艦隊就得改變運動姿態讓所有主炮都能投入攻擊側,當時艦隊的航速已經穩定在巡航速度至上,不管是變更姿態還是改變航線加速過程都會停止併產生的一定的速度衰減,有可能導致之後又被截住,但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看似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其實危險度並不算高,潘文的艦隊也有著自身的優勢。
他的艦隊在早前沒有開火,所以身後的艦隊是無法得知這六艘船的整體火力狀態的,要依賴指揮官來猜。指揮官經驗的來源只有他打過的戰鬥及教科書戰例,藍國沒有突出過抵抗陣線,最大規模的戰鬥就是與抵抗陣線的雜牌軍對抗;因為被排斥的關係其國能接觸到的艦船型別會少很多,綜合藍國在抵抗陣線記錄的艦船型別,指揮官很可能會低估潘文艦隊的危險指標,進而對援軍沒做太多的挑選——當然從時間看他也沒什麼機會挑。
綜上所述,攔截艦隊對於潘文的艦隊不會具備足夠的針對性,甚至連自己這六艘船的實力都弄不清。然而,潘文的艦隊區區六艘船上有三個BOSS階的艦長!數量不太起眼,卻有著絕強突襲打擊能力的艦隊,才是他敢於越過藍國國境跑來CT星雲一探蟲子究竟的唯一依靠,從打算越境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想過能躲開所有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