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星空統治者> 第一百一十八章 來自銀行的委託(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八章 來自銀行的委託(下) (1 / 2)

客戶經理的話讓潘文再次坐下,先聽聽她怎麼說。

“根據我行勘探部門的確認,KT14星雲中央重生的恆星在未來幾年內即將自主點燃,該情況會導致周邊國家現有的通訊機制受到長達數百年的負面影響,我行希望在事情發生之前做好佈置儘可能減少影響。”

“哈,這種大事我可只能看看而已,難道銀行覺得弄幾十個我這樣的,能阻止恆星點燃嗎?”

潘文回憶了下星圖,就覺得客戶經理太能扯,以KT14的地理位置,恆星點燃時產生的輻射紊流和噪波想影響到MR星團來,少說得好幾十年。

KT14屬於另一個星團,MR系距離KT系最近的就是小國叢生的MR243星系,也是MR系跳躍到KT系的唯一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直沒人願意去接手MR243那些小破爛國家的管理權的原因之一——太容易引起公憤。

KT14是個與MR241性質相似的星系,都處在原恆星爆炸後的重生期,進度稍微落後一些,它的原恆星質量和年齡都有點小問題,因此爆炸後形成的星雲中星晶密度很低。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性,普通商業販賣的裝置在KT14採集星晶的成本非常高,時效更是一塌糊塗,所以那邊不像MR241一樣被眾多勢力盯著且隨時都有區域性戰鬥,開採局面很和諧。

恆星勉強成型讓黃道面都不夠統一,KT14星雲中基本都是碎石沒有小行星,專門的開採船直接採集一切能裝進去的物質在船內現場加工,運走時就已經是高純度星晶了。去除了作戰的艦船成本這個大項,星際聯合銀行作為KT14星晶採集公司的控股方,在KT14獲取星晶的成本很低。

所以雖然穩定同位素密度低導致產量偏低,畢竟是有利潤的,不像回收MR241出產的星晶得按照國際公開價做等價交易。按國際公開價等價交易時,銀行其實也就賺個提煉星晶鑄造星幣的鑄造費和一點手續費而已,所以對他們來說哪怕MR241才是最大的星晶產地,重要性卻還不如KT14。

恆星點燃對銀行是非常重大的利空事件,點燃後可能裡面幾百年都沒辦法正常作業,銀行此時可能也是有點急上頭了。

潘文可不覺得現有武器能把顆恆星怎麼樣,自然要趕緊撇開。

客戶經理見潘文拒絕的如此乾脆,知道他想到那方面去了,畢竟星際聯合銀行對KT14的開發權不是什麼保密的事情。

“潘先生可能想的有些偏差了,KT14對我行非常重要不錯,但是這次尋求大家的幫助也是真的為人類社會著想,而且也不是去阻止恆星點燃。”客戶經理加快語速解釋了句,看潘文沒有離開的意思,才繼續說,“我行擬請一批船主建立臨時公司,以僱傭形式,在KT14建立人工惑星級粒子穩定器期間進行現場保護。您知道我行受星際公約法限制,不能動用任何武裝力量參與和星幣、星晶無關的事件,KT14的事情,而透過星際仲裁法庭申述特別案件恐怕會錯過時間。”

合情合理,星際公約法的確有這條。聯合銀行管理著整個人類社會大部分星幣,運營網路除了較為分散,複雜度和實力都不比一箇中型國家弱,如此龐大又關係到星際貿易整體穩定的機構,受到各方嚴格限制也是必然的。

這法子既保護了銀行產業,完成後還能為銀行獲取更多口碑,讓那些企圖和聯合銀行爭奪客戶的金融機構頭大無比。

可是。

“為什麼不找保險公司或安保機構?我可是賽格伊斯人呢。”他沒直接說海盜這個名詞。

“因為建設工期的關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不能允許有任何失敗的可能。保險公司事後賠償對事情沒有幫助,跨國安保機構在國家和國際利益的選擇傾向上受到高層質疑,而請多家安保公司參與此事的僱傭成本會高很多。選擇在各方勢力中邀請有實力的船主另組公司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希望最大限度避免工程進度遭到影響。”

客戶經理說完見潘文半天沒反應,拿出絕招:“以您的艦隊實力加入本計劃,我可以保證您的月均收入超過一萬星幣。”

月均一萬星幣說實在的不少,特別是建造人工惑星那工期得按年計,一年後,玩家發育會讓戰鬥會逐漸轉到消耗戰型別,加上移動星基護航艦隊完工後裝置需求降低等因素,打獵能產生的收入扣除掉作戰損耗,利潤肯定要大幅度縮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