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清江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林誠陪同雙雙升職的清江市長張經北、副市長劉建國踏上了橋江區的大地,前來參加清江飛翔技校的開校典禮。 X
林氏集團從清江出發,進而成為全國第一民企,這巨大的政績反哺到清江政府,對林氏集團支援力度最大的張經北、劉建國兩人自然分潤了最大部分的功績,兩人行政級別雙雙晉級就是明證。
林氏集團對於清江市的改變是巨大的,無論從gdp還是納稅、就業率等一系列硬指標,林氏集團在清江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
就以如今全國各地最為重視的gdp指標來說吧,1996年清江市的gdp僅為135億,可1997年隨著林氏集團的橫空出世,清江gdp赫然飆升到213億,比1996年高出了57%,gdp增長率排名粵東省第一。
清遠市的gdp排名,也一下由全省的倒數第三,飆升到第十二名,從萬年吊車尾的角色,躥升到中游了。
納稅就更不用說了,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綽號,清江林半城的綽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僅僅是林氏集團的納稅,就超過清江稅收的一半了。
至於就業率,光是一個飛翔機械廠,工人就多達八萬,這些工人多為清江本地人,而清江人總人口,也才110多萬人罷了。
林氏集團對於清江市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許林氏集團在清江佔有的體量委實太大了,年初的時候還有官員提議說要壓一壓林氏集團,不要讓清江市患上林氏集團依賴症。
可隨著林氏集團總部以及一些比較高精尖的企業遷移到花城,清江政府頓時急眼了,那位提議說要壓一壓林氏集團的官員第一時間就被扔到政鞋坐冷板凳,全市與林氏集團交情深厚的官員紛紛登上林家大門說請,懇請林氏集團不要遷移。
直到林福榮保證除了集團總部以及一些高精尖企業遷移到花城外,大部分企業都留在清江本地,這才讓清江大大小小的官員長舒了一口氣。
這就是人為什麼老是犯賤的原因了,當你擁有一樣東西的時候,往往會當它是一根草,不屑一顧。
直到你失去它,才會驚覺它對你根本就是不可或缺。
清江市上上下下,也是到了清江總部遷移的時候,才發現林氏集團對清江意味著什麼,沒有了林氏集團,清江一下就會被打回原形,再度成為粵東萬年吊車尾的角色。
透過這件事,不僅僅是清江市官員意識到了林氏集團對清江的重要性,林氏父子也意識到了林氏集團的價值所在。
於是林誠這廝就趁機提出要在清江建立一所技術院校的條件,以作為林氏集團後備人才的培養基地。
當然了,建校費用由財大氣粗的林氏集團負擔,不需要政府為此撥款一毛錢。
不用政府撥款由林氏自主建校?
對於這個建議,清江市上上下下官員自然無任歡迎啦,至於學校地皮嘛,清江什麼都不多,就是地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