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大清早,按照老規矩,廣容林的大老闆李永發正獨自一人坐在西式橡木大餐桌前喝著皮蛋瘦肉粥,他手裡拿著一份《申報》時不時的翻動一下。
“阿哥,阿哥,尋著啦……”二老闆李永財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手裡頭也拿著一份報紙。
他把報紙伸到李永發眼前,譁楞楞的抖動著,嘴裡仍在嚷道:“阿哥,尋著啦!”
李永發看了眼鼻尖下的報紙,上面全是洋文,是份外國報紙。他抬起頭看了眼自己的二弟,並沒有著惱,弟弟平素都是沉靜穩重的性子,今天如此失態,自會有他的道理。
“到底怎麼回事,你不要急,坐下來慢慢講,究竟尋著什麼了?”
“你昨天吩咐要找的車啊,還能是什麼?”
“這麼快?”這次輪到李永發吃了一驚。
“能不快嗎?根本就不用去找,報紙上以經登出來啦!而且是頭版頭條。”李永財說著又把報紙往他哥哥眼前直湊。
李永發一把將報紙扯了過來,皺著眉頭朝上面看去,他雖然娶了個混血老婆,卻並不懂洋文。只不過看到報紙他就明白了,看懂這份報紙並不需要他懂得文字,只要看得懂照片就成——
眼前的大半個版面被一幅照片佔據了,畫面的當中是一輛包紮得像只粽子似的車子,正被繩捆索綁著從船沿邊上往下吊。對比著旁邊拉繩子的小工,可以看出這輛車要比馬車來得低矮,四個輪子也更小。車子的前臉裸露著,大致呈長方形,頂端卻帶著圓弧。最顯眼的莫過於車頭旁邊的那兩盞燈,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對眼睛呢。
看到這樣的一個車頭,李永發瞬間理解了,為什麼昨天阿毛會說,見過這輛車的人肯定不會忘記。是忘不了啊,一輛長著臉的車,誰又能夠輕易忘記呢?更不用說這還是張非常引人注目的臉,嚴肅且充滿了滄桑的憂鬱感。
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還真是另他有些應接不暇。
李永發“嘿”的一聲,這聲感嘆既是為了這輛前所未見的車子而發,也是為了這張報紙所使用的全新印刷術。作為在商務印書館入了份子的股東,李永發知道這種新的印刷技術叫網版印刷,跟以前報紙上所印的圖片都是畫家根據照片畫面,用手工刻在木板上或雕在鋅板上而印成黑白兩色線條勾勒出來的圖畫不同,這種技術是能把整幅照片印出來的。
不過跟所有的新技術一樣,這種全新的印刷術是昂貴的,不但需要添置新的裝置,而且跟現有的印刷方法毫無共通之處,必須培養新的工人,所需投入的資金是印書館目前無法負擔的,因此被股東們否決了。
據他所知,現在上海灘也只有寥寥幾家洋人的畫報社採用了這種技術,報紙發行量既少,賣得又昂貴,因此是乏人問津的,就連外國人也很少訂購,那幾家報紙不過是慘淡經營罷了。不過現在見識過了實物之後,以他生意人的眼光來看,這種帶照片的報紙,在今後必然是會大行其道的。
“知道這輛車的主人是誰了嗎?”李永發抖了抖手中的報紙問道。
“還不清楚,這張報紙既不是英文,也不是法文的,好像是德文,孫翻譯他們正在尋人翻譯。”李永財搖頭道。廣容林由於進口洋藥的關係,經常要同洋行打交道,為了不在生意上吃虧,手底下頗是養了幾名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