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嗇夫顧老、那吳姓佐吏、縣寺稅吏與晁璽,還有若干幫閒人等,俱皆候立於鄉臺門前。
王霸只當沒看見,領著行伍徑直往大道上而去。
使得拱手作揖的顧老和吳姓佐吏,訕訕立在那裡難堪不已。
稅吏呲溜溜小跑著,追了上去。晁璽也緊隨其中;吳姓佐吏眼瞅著不是個事兒,趕緊喚了兩個幫閒,打著火把也綴在其後。
一行人上了大道。
……
王霸與文呈走在行伍前面,緊趕幾步,與行伍拉開十幾步的距離。
王霸方才開口了:“文呈老弟,今日你我去雷公嘴辦差,那邊都是不在籍的野民。
這些殺才,好說話的時候就很好說話;說岔了氣,翻起臉來,那真是能把我們幾十號口子全砍成坨坨,放點花椒大料就能開煮。”
聽的文呈渾身一哆嗦。
王霸也不理會:“這些不入籍的野民。當年朝廷,打算在那邊設定‘鐵官’,結果去一個死的硬邦邦,去一隊死的冰冰涼。”
王霸唾了一口隔夜老痰:“那些官老爺自己作死,去了就吆五喝六動輒打罵。 那些人不野,還叫啥野民,會怕他腰上那塊銅疙瘩?
派兵少了不夠塞牙縫,派兵多了人家往深山老林裡鑽。
隔三差五的給你來一把火,要不就是滾石頭、點毒煙,抽冷子下黑手,駐守時間長了看先餓死、累死哪個?”
……
漢代在產鹽地設“鹽官”,比如漢安縣隔壁的南安縣,就有井鹽,設有“鹽官”。
產鐵地設“鐵官”,手工業發達的地方還設有“工官,這些官員都屬朝廷“少府”委派。
巴蜀古代有很多名貴樹木,有些地方還設有“木官”,直至明代,修建皇宮的珍貴木材,還由巴蜀地區提供。
……
王霸所說的事情,文呈倒有所耳聞,那是桓帝時期,延熹五年開始鬧的,到最後不了了之。
自打死過三任鐵官以後,郡裡、縣寺再沒有官吏,敢陪著少府派來的鐵官去“雷公山”督鐵。
州郡派來的兵丁,剛到雷公嘴就被幾塊滾石給嚇得一鬨而散……攆都攆不回來。
第四任鐵官,呆在漢安縣寺,吃了兩個月縣寺灶房裡的“豬食”後,清減了足足二十多斤,最終形銷骨立、竹竿似的,官袍都掛不穩。
最後還是縣寺,派亭舍裡面幾個亭父、求盜,將那可憐的娃抬到成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