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自進入特拉維城後,每當秦墨望向城東的王宮時,心裡總會浮現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彷彿這裡的一切都跟自己有關。
這個形容不夠確切。
應該說...彷彿自己來過這裡,甚至住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還留下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如今,他站在王宮的正門外,這親切感越發強烈,彷彿有一雙手搭在肩膀上,想把他拖到王宮裡什麼地方去。
但現在秦墨只能將這親切感死死按在心底,因為正式談判就要開始了,而他作為和平協議的發起人,身系整個半島的未來。
一般情況下,交戰兩國在第三方發起的和平倡議下協商停戰,會有很多規矩和繁文縟節,交戰雙方要先派一個沒什麼官方背景、又有點名聲、人品還要不錯的文化人做先期接觸,敲定正式談判的時間地點和細節,互相試探對方的條件和底線,然後才輪到雙方的官方高層出場。
正式談判的條條框框更多,誰先到,誰後到,談判時的坐席安排,隨便一個細節搞錯都可能把談判攪黃,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擬一個雙方都能接受,又有談價空間的和平協議。
不僅如此,一個協議要談成,談判桌上的工作最多隻佔工作總量的兩成,更多的是工作是在談判桌外的私下溝通、博弈中完成的,另外手中底牌的大小多寡,相應的軍事調動也必不可少,很多時候還得邊談邊打。
半個世紀前,在華國的東邊也有一個半島,當年南北方的停戰協議談了三年,期間雙方打打停停,都是為了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的籌碼。
但秦墨沒有這麼多時間,也沒有這麼多資源。
當然,他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是先知。
跟莉莉絲稍微敲定了一下細節後,他便以先知的身份,用廣播通知雙方派代表來特拉維城正式開始談判,談判地點設在城東的王宮,也就是國王所羅門的王宮。
廣播的最後,還補上了一句,這是神的旨意。
來到半島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秦墨前前後後已經創造了多次神蹟。
擊退私人武裝和強盜劫匪,一眼看清碎石的數量,挨二十四刀不死,傷口還瞬間痊癒,這些神蹟已在半島徹底流傳開來。
這樣一個受三人敬仰的先知發起和平倡議,並以神的旨意要求雙方派代表來談判,試問誰敢不來。
果然,一個小時後聯盟軍和大衛國的代表前後腳來到了特拉維城,並分別從北門和南門進城。
為了確保雙方在談判桌上以平和的態度見面,而不是在大街上相遇,造成不必要的摩擦,莉莉絲決定讓聯盟軍的代表先進王宮,然後才輪到大衛國的代表。
於是通知大衛國代表在南門稍事等待,又讓薩拉丁把聯盟軍的代表帶過來。
五分鐘後,他們便經城市主道來到了王宮外。
秦墨看得頭皮發麻。
我靠,這代表團至少有五百人,黑壓壓的一大片,跟烏雲似的,差點把王宮前的大道擠滿了,他媽的,這是談判還是打群架啊?還是說家裡沒米了來蹭飯的嗎?
趁他們還沒走到跟前,莉莉絲趕緊解釋道:“聯盟軍由十九個信仰哈里教的國家組成,所以派了十九個代表來,他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又帶來了一大幫翻譯,當然,還有侍從、保鏢,所以規模如此臃腫。”
秦墨仔細一看,果然,除了帶頭的十九個人趾高氣昂外,其他人都卑微地低著頭,那表情跟奴隸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