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篇天文學的猜測,新論文署上杜恪的名字後,很快就在《未來》期刊上發表了。
確實也造成了一段時間裡的熱度,但最終因為沒有被證偽或者證明的可能性,熱度漸漸降了下去,就像之前杜恪發表在《生命》期刊上的《關於四條鏈結構的DNA猜想與外星碳基生命推演》,也因為目前還沒有實驗團隊製造出三一柱狀螺旋結構DNA,而漸漸沒了熱度。
當然,也不能說就無人問津了,而是實驗團隊都在埋頭鑽研,顯得新聞沒有東西可以炒,自然降了熱度。
眨眼之間。
除夕到來。
2027年翻篇,2028年到來,領導在電視上,熱情洋溢的進行了一番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高瞻遠矚講話。正式提出了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觀,構建地球命運共同體組織,來建設新的世界格局。同時宣佈自華夏前進計劃之後,地球前進計劃正式啟動。
“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我們需要在月球、火星上,建立人類基地,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從而解決地球日益增長的空間與物資需求……”
領導講完話之後,就輪到專家們,在新聞中全面闡釋,地球前進計劃到底要怎麼進行。
然後《太空展望》便在這個春節,開始了第二季播放,杜恪再度登上電視,與全國乃是全世界人民,講述了一番宇宙、物理、太空、外星人等“常識”。而全球巡航歸來的智慧空城,也再度開放了春節特別開放日,進行一次全國巡航,在各大城市接受參觀。
這一次不用系統抽選參觀人選,而是買票參觀,票價定在了6888元一張的天價,然而參觀者卻絡繹不絕,因為參觀人數有限,導致每天都是爆滿,很多人甚至追了好幾個城市,只求能搶到一張票。
“以這個火爆程度,賣個一年時間的門票,智慧空城的建設成本就回本了。”晚間開會時,主管智慧空城的一名少將,樂呵呵的數著電腦螢幕上的數字。
每天限定參觀3萬人次,門票收入2億零六百多萬,扣除運營成本,淨收入也接近2億了。一年下來700多億,確實可以把智慧空城的建設成本賺回來。
當然這個建設成本,只是單純的材料成本而已。
智慧空城上應用的技術開發成本,沒法計算真正價值,因為這是舉國之力進行攻克的超大型專案,堪比當年砸鍋賣鐵造蘑菇。蘑菇炸響時,華夏民族脊樑挺起來,智慧空城巡航時,偉大復興便真正得以實現,都有著重要且深遠的精神意義,遠超物質價值。
不過說起來,這些技術開發,也不單單是智慧空城得利,而是推動了華夏的整個產業體系、科研體系,全面提升。
社科院的一些專家,對此歌功頌德,認為智慧空城專案,一如曼哈頓計劃之於米利堅,人類基因組計劃之於全人類,是華夏正式從追趕者成為領跑者的重要標誌。也是首次以和平方式,完成霸權轉移的重大因素,標誌著東西對立的瓦解,以及一超多強新格局的建立。
網路上,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華夏重新回到了該有的位置。
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斷絕傳承的文明,有且僅有華夏,可以代表人類文明的正統,領導地球,走向輝煌的太空時代。
……
“科大閃電與德意志簽署了合作備忘書,將由科大閃電旗下的閃電六代電子流電池,全面供應德意志基礎領域的能源設施……這是科大閃電與羅盟第七個國家,簽署了合作意向……”
智慧空城全球巡航,可不僅僅只是兜一圈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