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恪也變得保守起來了。”
周院士悶悶不樂的離開了三號塔,回到航天科技駐紮的辦公室,立刻跟同來的另一位韓院士抱怨:“近一年我就感覺到了,他沒了以往的銳意進取,變得官僚起來。”
“怎麼了,老周?”韓院士端著茶杯問道。
“杜恪沒同意太空電梯專案,讓我們航天科技先自行理論論證,他不會幫著站臺……真是沒話說,當初是他大嗓門嚷著要建太空電梯的吧!”
“此一時彼一時,這說明杜總設計師也在不斷成熟,是好事啊。”韓院士笑呵呵的說道。
“我們的科研工作需要的就是有銳意進取之心的領導,而不是一個泯然眾人的技術官僚,能當技術官僚的人一大把,多一個杜恪不多。但是能有進取心的領導,一千個你也找不到一個,虧我之前還覺得杜恪與眾不同……看來啊,這個體制真的是磨人。”
“又在說胡話了,體制磨人也沒見把你老周的暴脾氣給磨平,一點不順心就罵這罵那。”
“我沒有罵,對杜恪,我是尊重的,他年紀比我孫子大不了幾歲,但是他本事比我們加起來都大。我只是,只是,只是……”周院士長嘆一聲,“我只是對他的期望太大了吧,總覺得我們華夏也出現了愛因斯坦一個級別的大科學家,不對,是愛因斯坦和奧本海默的結合體大科學家,現在呢……”
韓院士搖頭說道:“我不這麼認為,要比肩愛因斯坦,杜恪還要再理論上再下一城,不過超越奧本海默的話,杜恪早就超越了。電漿武器、杜恪領域、光籠技術,哪個比原子彈差了?都是可以決定世界走向的技術。現在智慧空城,還有華夏前進,都是杜恪一力主張的,我認為他現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了。”
“我也沒有說他不厲害,我這不是覺得可惜嗎。”
“其實太空電梯專案的確不用太著急,反重力技術還沒研究透徹,目前還有潛力可以挖掘,如果可以將天空之城上升到大氣層之外,那麼建不建太空電梯已經沒有關係了,直接在大氣層外建立火箭發射平臺,透過火箭往返地月之間,比建造太空電梯還要省事。”
“說是這麼說,但是談何容易,反重力技術極度依賴地磁密度,高空技術非常難以實現。”
“最近兵工集團那邊不是在開發人造重力場嗎,我想,人造重力場與反重力技術結合,是不是就能改善這一缺陷,從而讓飛行器可以在地球高空任何高度都能靈活飛行?”
“嗯,我抽空去兵工集團那邊詢問一下。”
……
杜恪並不知道自己拒絕為太空電梯站臺後,周院士在背後抱怨了一陣子,他處理了一會公務之後,就坐上反重力觀光車視察夜光基地了。
模型城市在上空漂浮,給智慧空城專案提供指導方案,而真正的智慧空城,也在日夜趕工之中。
“杜總。”
“杜總好。”
“總設計師好!”
一路上招呼聲不斷,杜恪也面帶笑容,一一回應工作人員的招呼,然後與各個專案負責人交流。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高塔施工處,一號塔已經開始搬遷工作。
看著正在拆卸的高塔,杜恪不由得感慨道:“這麼快要上二代杜恪領域了啊。”
“杜總,技術實現之後剩下就是程式設計問題了,第二代杜恪領域的靜止波位器原理,與第一代並沒有本質區別,我們只需要在原來的高塔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即可。像這樣一座高塔,三五天工期就能改造完成,到時候就能隨時切換一代二代杜恪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