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過完之後,懶散了好一陣子的杜恪,也漸漸開始忙碌起來。
繼續自己每天出差、四處開會的日理萬機工作,換做其他人可能吃不消,但是有飽和的生命之力加持,他是每天哪怕不睡覺都精神抖擻。
“年輕就是好啊。”各路領導、專家,看到杜恪每天都那麼英俊瀟灑、朝氣蓬勃,不由得把這一切歸咎於他太年輕的原因。
的確。
杜恪的年紀比這些人的助理、秘書還要年輕,尤其在夜光基地時,基本上除了部隊的年輕戰士之外,就沒有人比杜恪還要年輕。每次開會時,會議室烏壓壓一層中老年,然而坐在主位上的卻始終是杜恪這麼個明星似的人物,十分之突兀,不過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
例行會議結束後,杜恪回到二號塔辦公室。
助理立刻拿著檔案走過來:“老闆,華夏前進計劃委員會發來的檔案,需要您簽署。”在每個大專案的地方,杜恪都有專職助理。
“唔。”接過檔案,翻開一看,是關於“火種計劃”入選華夏前進計劃的提議。
想了想,杜恪直接在檔案上籤署“同意”兩字。
火種計劃他了解過,就是植物種子庫和動物基因庫的合併,旨在收集全世界的植物種子加以冷凍儲存,並收集各種動物的胚胎細胞冷凍儲存,以及採集所有的動植物基因,錄入資料庫。這項計劃的目的在於,一旦地球發生毀滅,人類進入末日,就能透過這些種子、胚胎細胞,迅速建立新的環境。
應對這種末日,很多國家都建有自己的種子庫。
如挪威那邊的國際種子庫,儲存的種子樣本已經超過100萬份。英吉利也有千年種子銀行,並培訓專門的種子採集員,去世界各地採集種子。這些種子經過脫水、篩選、x光照射和發芽檢查等多道工序,然後分別裝入大玻璃瓶中。最後被送進零下20攝氏度、能抵禦****襲擊和輻射侵害的地下儲藏室內。
確保即便幾百年過去,這些種子依然能夠發芽。
華夏也建立了自己的種子庫,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收集儲存野生植物為主,重點收集儲存珍稀瀕危、特有和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種。
而現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即便可能性很小,依然要做好末日準備。
所以在種質資源庫的基礎上,火種計劃就這樣提了出來,不同於之前小打小鬧,只是保護植物種子。火種計劃不僅要收集植物種子,還要儲存動物胚胎細胞,以及所有物種的基因。確保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裡,可以將昔日繁華的地球環境,重新復刻出來。
目前來說,植物種子很好儲存,現有的技術已經能夠讓植物種子封存幾百年。
物種基因也很好繪製,只是工作量比較大而已。
唯獨動物胚胎細胞,想要長期儲存很難,但這也在解決之中——夏科大輔助醫學實驗室,就是為了研究人體冷凍技術,冷凍胚胎細胞自然屬於研究範疇。
目前來說,胚胎冷凍技術,已經理論儲存二十年以上,穩定儲存五至十年。
等技術研究透徹,儲存幾百年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