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恪的話得到了部隊副總指揮、國院部門領導的一致贊同,或許是他們也覺得出故障很正常,或許就是附和杜恪的話,但不管怎麼說,苟所長都鬆了口氣。
“能儘快解決好嗎?”苟所長詢問技術人員。
“額……可能要一點時間,系統崩潰似乎是內部線路被燒了……”技術人員忙著拆卸土行孫的車頭,看到裡面已經焦糊一片,硬著頭皮回道。
其實看到裡面的情況,苟所長也就明白了,只能轉身掛上笑臉:“杜院士,各位領導,不好意思,土行孫的維修需要一點時間,要不然我們先回所裡?”
杜恪也瞥見了車頭的情況,因此點頭道:“走吧,看都看過了,也不需要再多看那幾分鐘。”
於是試通車儀式就這樣草草結束,眾人回到川府隧道研究所,聚在了會議室裡聊天。苟所長為試通車的故障作了檢討,不過會議上總體氣氛還是積極的,對土行孫前兩分鐘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擊穿山體的速度,絕對不是普通盾構機能夠比擬,而且對山體的破壞也小。
“等土行孫的技術成熟了,取代傳統盾構機已經成為定局,這對我們華夏的基建領域有著巨大的提升。”
“我認為土行孫代表了我們有能力,建設超長的隧道,這樣可以將多山地區與平原地區高效聯通在一起!”
“一旦要建設新三線,土行孫絕對是一把大殺器。”
當年的三線工程是應對戰爭,將工業向三線地區遷移,以防止被敵國破壞。而新的三線工程一旦要開建,就遠不是搬遷到偏遠山區可以解決,各種精確制導導彈,各種大威力航空炸彈,可以無差別的洗禮地面一切建築。所以新三線真要建設,一定會在地下。
這個時候就需要土行孫大展拳腳了。
傳統盾構機很難轉彎掉頭,但土行孫輕便的質量和高效的挖掘機制,決定了它可以像一條蚯蚓一樣,在地下四通八達的穿梭。
屆時,完全可以在地下幾百米深乃至幾千米深的岩石層裡建設庇護所。
眾人還在討論土行孫的應用領域,杜恪卻已經神遊天外,他想到了未來戰爭。華夏居民要麼住在天空之城,縹緲無定所,來去無影蹤;要麼住在地下庇護所,泥土與岩石隔絕所有危險,高枕無憂。而且還能在地下千米深建立真空管道,開通高速飛行列車。
這個未來一旦實現,那麼,即便全球核戰爭,又能奈華夏若何。
“當真美啊!”
杜恪想了片刻,便回到現實,正聽到部隊的一名參謀人員在高談闊論:“我們可以在喜馬拉雅山鑽洞,把那個雅魯藏布江的水引過來,對吧。阿三國整天鼻孔朝天,咱們乾脆就給它連水道都掘了,雅魯藏布江是我們華夏的……考慮國際影響,我們可以少量取水到塔里木盆地,這樣也至少能讓我國多出很多可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