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院士,夏科大的工作,還需要你的大力支援啊。”
離開電教室之後,杜恪還沒回到辦公室就被校長找去了,在校長辦公室裡喝杯茶。此時的夏科大校長已經不再是包校長,包校長退了,換了另一位陳校長。
原本應該是潘校長接班包校長,領導夏科大的,不過現在潘校長身上的任務太重,量子通訊國家實驗室即將升格國家實驗室,他根本分身無暇,所以只能放棄夏科大校長一職。這跟杜恪有點像,如果杜恪沒有領導智慧空城專案,也許夏科大校長就是他來擔任了。
當然,夏科大這樣的學校,校長人選已經不是小事,國家有國家的安排。
杜恪、潘校長哪怕再有資格,國家也許會有其他考量,並不確定就會選擇他們擔任夏科大校長——最主要就是容易形成學閥,異校交流是最合適的。
比如說包校長就是畢業於華五的另一所老牌名校震旦大學。
“陳校長,你放心,我只是輔助醫學院院長,還不是夏科大的校領導,你們的工作我肯定支援。”杜恪笑著回道,對方也是院士,在兩院大會時候,有過幾次交道。
喝完茶,告辭離開。
下午三點前往電感實驗室,聽取例行報告會,如今的電感實驗室主要與兵工集團合作,研究反重力技術的應用,全息投影術應用和天尊能源模組的應用,同時也持續在開發小型光籠約束器專案,也就是真正的——光劍。此外相控陣光籠技術,電感實驗室也有幾組團隊跟進。
可以這麼說。
夏科大電子流實驗室,主要研究基礎領域,如材料這一塊,什麼絕緣碳、超導體、半導體、杜恪晶陣之類;還有理論這一塊,電子流理論深挖、杜恪晶陣深挖、杜恪波深挖等等。
國防科大電感實驗室,主要研究技術應用,各種黑科技的實用發展。
而這兩者,幾乎都是杜恪的私人實驗室,用於驗證他的各種想法,國家為兩所實驗室安排的常務副主任,也都是服務於杜恪,而不是過來爭權奪利。
例行會議上,杜恪沒怎麼用心聽報告,不過快到結尾時,卻被小小驚訝一下。
報告人選是一名研究員,負責主持相控陣光籠技術的張北南,他報告道:“相控陣光籠技術的開發工作進展順利,部隊已經與中鐵裝備在川府大地秘密成立了川府隧道研究所,由我們電感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援,主要用於研發相控陣盾構機,目前原型機已經下線準備試通車。”
中鐵裝備是國內盾構機扛把子,部隊選擇與中鐵裝備合作試生產相控陣盾構機,作為保密裝備採購。
畢竟相控陣光籠技術,是國家核心保密技術,禁止任何程度外洩。
“已經準備試通車了?”
“是的,目前的原型機是15米直徑,但是重量只有100噸,可以說重新整理了大家對盾構機的三觀。”張北南笑呵呵的說道,“小鬼子搞了個新貝莎號盾構機,18.5米直徑,總重9000噸,川府隧道那邊在15米相控陣盾構機試通車之後,準備上20米直徑,估算重量只有150噸,工作效率卻是普通盾構機的幾十倍。”
相控陣盾構機,肯定完爆普通的液壓盾構機。
杜恪在例行報告會之後,直接讓田瀾聯絡了川府隧道,準備安排時間去看一看這臺原型機。得到的答覆是明天就進行試通車了,因為杜恪要來,那邊可以等一等。
但是杜恪沒同意川府隧道那邊的等待:“你們照常進行試通車安排,我會準時趕過去。”
他直接把第二天的工作推了,然後聯絡了航班當晚就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