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杜恪並沒有意外。
昨天公佈生理學或醫學獎時,他就知道外界已經在熱炒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了,超導實在是太熱門,而杜恪晶陣又直接改變了超導格局,這一點上無論如何,諾貝爾獎都避不開。
不給杜恪,那以往那些靠著超導拿獎的諾獎得主,又算什麼呢。
所以不出意外他今年穩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只要諾獎委員會不出么蛾子,就是百分百的。
“電話已經確定了,那邊已經開始直播了,我們有記者在現場,確定了真實性。”田瀾解釋道,“秘書長打來電話一是通知你,二是希望你做好準備,一個小時後公佈獲獎時,希望能與老闆你進行一次影片連線,現場問答。”
“行,這個我答應了。”
去不了諾獎頒獎典禮,現在有機會露露臉,還是很好的。
和助理田瀾溝通完後,會議室裡眾人已經瞭解情況,齊刷刷鼓掌,恭喜杜恪再下一城,第二次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今諾貝爾獎已經不再有神話色彩,但是依然是科學界最高殊榮,尤其是理化生這三項,依然是世界公認的最權威獎項,對一位科學家的最高嘉獎。
“杜院士,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杜院士斬獲第二座諾貝爾物理學獎!”
“世界物理學第一人!”
面對眾人的恭維,杜恪保持著微微笑容:“淡定,只是一個獎項而已。”
“杜院士,對您來說只是一個獎項,對我們來說卻是一輩子都渴求不到的榮譽。”一名年輕總工,充滿豔羨的說道,他得研究方向和工作性質,都讓他沒有機會獲得國際獎項,更別說獲得諾獎,然後被歷史所銘記。
軍工序列的很多科研人員,一生奉獻給國家,自己卻是籍籍無名。
或許他們對榮譽並不追求。
但是能如杜恪這樣,兩者兼得,又何樂而不為。
因為要影片連線,所以杜恪很快離開會議室,去了一處可以上網的非保密地方,等待著諾獎委員會的影片連線。同時也在看直播,很快委員會秘書長和皇家科學院的院長,就一起到來,然後由兩人共同宣佈了202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杜恪,以表彰他在固體物理中發現杜恪晶陣的巨大貢獻。
一人宣佈杜恪獲獎,一人念出杜恪的獲獎成果。
這一刻“杜恪獲得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訊息,就透過網際網路傳遍了世界各地,早早就準備的通訊稿也在第一時間就被各大媒體發出。
杜恪晶陣是公開的科研成果,這是對全人類科學事業的貢獻,因此不管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此次報道杜恪獲獎都是以正面的新聞釋出。
而杜恪年僅27歲,卻已經斬獲兩座諾貝爾獎,也成為了一個傳奇。
他的年紀,他的成果,以及他來自華夏,都成為讓全世界吃瓜群眾熱議的題材,讓他本就家喻戶曉的名字,漸漸有了超越愛因斯坦、牛頓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