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可謂是天衣無縫,但事情的發展還是大大地超乎了黛拉的預料之外。
。。。。。。。。。。
就在張寵當上吐火羅王的同時,迦葉大師那邊的情況也出乎意料之外。
從疏勒區出發,到了朱俱波,先遣隊就分為了兩支。
張寵走的西線是疏勒朱俱波吐火羅波斯,迦葉大師走的東線是向東南阿克賽欽方向前行,希望探出疏勒朱俱波阿克賽欽達拉克波斯的通道。
實際上,阿克賽欽的北部就與和田區相鄰,只是西部和朱俱波接壤。也就是說,迦葉大師他們疏勒朱俱波這一段相當於是繞了路。
這是因為之前對吐火羅和波斯正北部分的戰事不是很瞭解的原因,所以一開始選的就是走西線。
如果迦葉大師這條東線能走通的話,那麼他們從波斯回來時,就能從局勢相對平穩的波斯東部,經過達拉克高原,進入阿克賽欽回到和田。
阿克賽欽這個名字是蠻語發音AksaiChin的音譯,其中Aksai是“白石灘”的意思,Chin是什麼呢?就是“秦”。
AksaiChin連在一起,意思就是“大秦的白石灘”。由此可見,此地自前秦時起就是中國的土地。
歸屬權沒有疑義,但在管理方面有個很大的難度。
“大秦的白石灘”是一個高原盆地,夾雜在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間,呈半封閉性狀態。
這裡海拔很高,高寒氣候,每年氣溫最高的七月溫度也不過剛剛能超過冰點而已。
如果僅僅是寒冷還好一點,對人類居住來說還有個更大的難題。
阿克賽欽周圍的山實在是太高太大了,西南季風很難越過喜馬拉雅山進入,西風氣流也難越過喀喇崑崙山和西崑崙山,這就導致了此處降雨量極其稀少,全年下的雨加起來,都不及內地的一場毛毛細雨。
儘管盆地內有著阿克賽欽湖、道騰格湖、紅山湖、對耳湖、甜水海、苦水湖、薩利吉勒幹南庫勒湖等眾多封閉式內陸湖泊,但基本上都是無法飲用的鹹水湖。
人類生存,淡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質。
高寒加上水源稀少,讓這裡根本就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屯兵戍邊的難度也就更大了。
因此,這裡基本上一直處於無人區的狀態。
迦葉大師這支先遣隊進入阿克賽欽三天,才遇到了一小隊吐蕃商旅。
在無人區見到同類的感覺,就像是在幾千裡外漂泊了幾十年的遊子,猛地在街上遇到了家鄉的表兄弟一樣親。
雙方立馬拿出自己帶的好吃的,坐在一起交談了起來。
這隊商旅只有五個人,為首的是一個藥材商,這也是他們第一次開闢這條路線。